陈村故事Ⅱ峡口大石坝

坝水从第二出口流出

陈村大坝位于村西北三公里处的聚仙峡峡口,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建造完而遗留的一项村级工程项目。四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再没有人关注大坝的投资维修,变的沧桑破旧,但它依然坚固如初,起到了良好的拦洪泄洪作用,造福于舞阳河两岸的人民,仍然不失是一项大胆而伟大的创举,它凝结了陈村人民不畏难险、战天斗地的集体斗志与智慧,体现了陈村人民勤劳善良、敢想敢干的优秀传统作风,更是一座矗立在人民心中的的丰碑,值得陈村人自豪。

陈村人民在建设家园上一直充满梦想,有过很多传说和建造奇迹。传说陈姓万户侯曾号令当地乡民,大规模地改造过河流山川,使曾经的荒山野岭便于耕种,今天山中的石门石桥、村中老渠、南渠等都留有历史的痕迹。在上世纪那个火红的年代,陈村人就有在峡谷中建水库发电的构想,最初的设想是在峡谷中的和尚坟与天安门之间,建筑大型水库,当时山谷中常年有流水,可能是确实有诸多解决不了的难题,才改在峡谷出口处建造大坝,并设计了大坝即灌溉田地的沙盘模型,其中大坝高度几乎与柏木垣持平,分三个阶梯,最高阶梯放水可以浇灌柏木垣、种谷垣的田地,陈村沿河两山的土地水渠缠绕贯通,都可成为水浇地,其设想可谓精美,可渭壮观,只可惜建造不到三分之一就下马停工了。       

坝水与油路

陈村大坝下马的原因,可能是农村责任制实施后集体经济弱化,或许是设计条件不充分等原因,如地质结构、集体建设力量都会影响工程的彻底完成,比较多的说法是地层漏水,存不住水,但我感觉并非如此,因为我见过存有半坝水,冬天还结了厚厚冰层,关键问题是没有解决好水的出口,或者有效地人工控制出水设施,只能人为地用砖石堵住出口,才可以积存水,这一方面可能因水小影响用山洪水浇地;一方面又可能因水大破坏大坝顶层安全,因此,便放任洪水从坝口涵洞自由流出。总之,虽失去储水功能,却能很好地阻挡山水直接冲出峡口,并限制了山洪的流量流速,有效保护了下游河道引渠坝引水浇地,大大减轻了沿河的防洪压力。       陈村大坝虽然没有达到设想的目标效果,但其设计建筑充分展示文墨村人的聪明才智。坝址选在峡口两山最细节处,坝基地座大约3o米见方,坝基中间是宽高各两米的涵洞,平时人力车可以通过,以前后庄上的人经常在坝里泉中拉水,坝内侧为垂直平面,坝外则为之字形收缩坝面,越往上建坝体越宽坝面越大,形成一个倒立式立体坝体,形象美观。这种设计建筑完全由村民自己规划,自己建造,花费了全村青壮劳力十年的功夫和心血,在那尚且缺吃少穿的年代里,陈村人每年的冬春农闲季节,就在山前安营扎寒,吃住在野外山洞,冒着严寒冽风,破山石,烧石灰,仅靠简单的生产工具,肩扛背驮,硬硬地用花岗岩石块、杂石灰泥堆砌成近二十米高的大石坝,令人惊奇,令人赞叹。

冬日中的大坝

在实冻腊月,在这山间风口劳动,且不说山高路滑(基本是羊肠山路)多危险,仅寒冷就人够受的,十几个春秋,坚持年年如此,从不在话下,同时还进行着其他的附属工程,在下游砌坝造地,修正渠道等等,那时我在村里读小学,也去工地集体干活或慰问演出,看到父辈们热闹的劳动场面,那真是红旗招展,人唤马叫,人山人海,全村男女老人齐上征呀,如村里在红子口砌一大坝,改河道从细腰(西垣南)经过,在原河道从红子口到村南川关沟口北,填漫了一百多亩滩地,种植的红薯高梁,丰收喜人,风景更美,虽然后来,因大水冲毁了大坝和滩地,但陈村人从不气馁,坚持完成了峡口石坝的初级工程。  


  四十多年,大坝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山洪爆发的考验,虽再无投资修补,但也完好无缺。前几年顺峡谷开通了一条白油马路,在峡谷中交错修了几条涵洞,大大缓解了后山洪水对大坝的冲击,但在坝北开山时,散落了大量沙石,把大坝淹埋了大半,在坝的内外侧堆集的沙石堵塞出水涵洞,占据堵塞了大半个河道,把洪水横切在峡内,形成十分危险的隐患,在多方努力下,清理了河道,引通了涵洞口,加高了坝几米,并增加了二道涵洞口,使大坝基本恢复了原样,但河道抬高了,很多巨石还没处理,第一道出水回仍不畅通。如今年国庆期间连雨,坝内水满,就是从第二道出水口流向下游的。

坝外河道

    陈村峡口大石坝,有百利而无一害,也是利于沿河村庄千年发展的重要工程,值得今天的人们关注与珍惜,继承先辈们的创业精神,实现他们的梦想。加强大坝的日常监测管理,一是加大对大坝河道及气侯的监测调研,拓展大坝的应用功能。二是设法清理河道巨石乱石,疏通第一涵洞口,解决二道口流水对坝体的冲击破坏。三是继续提高坝顶高度,把坝外沿路边的修整好,建起护坝安全栏杆,警示牌,保证过往车辆与行人安全。四是动员力量,筹集资金,对大坝进行改造,实现前人设计的愿望梦想。五是高起点,与峡内景物综合开发,形成集水库、生产、灌溉、美化环境、旅游的综合效果!相信总归会有这么一天,让大坝重放异彩!

峡中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村故事Ⅱ峡口大石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