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记事

疫情原因,一觉醒来被通知汉阳封闭管理5天。宅在家中有幸过上了每晚一部电影的悠闲日子。昨天看的是韩国有名的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大片《思悼》,今晚看的是日本家庭片《记我的母亲》,一个是李氏王朝的古装片,一个是缓慢悠长的日本伦理片,完全是不同类型的两个题材,探讨呈现的却是同一个主题,父母和子女之间血统情感的延续纠缠。呈现方式也是一致的,这种伦理和内在感情的暗流涌动,恐怕只有东方人才懂。

《思悼》拍的是朝鲜非常有名的“壬午狱祸”。朝鲜英宗将自己唯一的世子关进米柜八日活活饿死,死后被封为“思悼世子”。经常看韩剧的人对这段故事就一点都不陌生了。饰演影片思悼世子的主角刘亚仁,和韩泰熙共同饰演过一部知名韩剧《张禧嫔》,刘亚仁演的肃宗就是思悼世子的爷爷。张禧嫔和朝鲜王肃宗的故事,在另外一部影片中也演过,就是《同伊》。因为这段历史在韩国非常有名,所以故事概要基本一致,张禧嫔作为载入史册的一代妖妇,深受肃宗宠爱,一度将中殿仁显王后逼出别宫险送性命(没错,就是《仁显王后的男人》那个仁显王后),仁显王后身边的一个崔姓宫女在肃宗夜晚散步必经路上为仁显王后祈祷,从而凭借善良和忠诚的内心被肃宗关注,纳为后宫并生下子嗣。崔宫女不仅自己赢得宠爱,还凭借恰当的时机一举告发让张禧嫔被赐死,在迎回仁显王后这件事上也出了大力气。肃宗死后,仁显王后的儿子登上王位,景宗在位四年也过世了没有留下子嗣,仁显王后辅佐崔嫔之子登上王位,这就是英宗,也就是《思悼》电影中的父亲。

《思悼》中的子,是朝鲜正祖的父亲,李镇瑞主演的韩剧《李祘》演的就是正祖李祘的故事,而这部韩剧的情感基调,贯穿李祘一生的一件事,正是“壬午狱祸”,身为世孙的他,亲眼目睹见证了自己的父亲在米柜当中被饿死,这种父子相残,结局又是如此血腥残酷的史料,放在所有历史故事中,暗黑程度都算得上登峰造极。

回归到电影本身,音乐是精彩之处,那种唱丧的调子太揪心了,每次那个音乐响起,我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时间线也是一处精彩,从世子被关进米柜的第一天开始,用每一个类似的小场景或者人脸回忆嫁接到父与子的从前,其乐融融,英宗寄全部希望于唯一的儿子身上,后宫的长辈和女人们对他极尽宠爱,那时的世子温暖活泼,充满了希望和对王室的情感。到英宗的三度让权,让年轻的世子站在政权高处,换来的是同一个场景,世子在风中跪求认错,在雨中长跪不起,在雪中跪到晕倒。在影片中场后的所有场景中,都是惶惶不可终日的世子以一种憋屈、不解、失望至极的屈辱姿势跪向自己的父亲,向高高在上的王请求原谅和理解,认同。不过每一次换来的都是责骂,屈辱。到最后,世子精神癫狂,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睡在一口棺材里,成天听诵道士的哀歌,随着年幼的儿子越来越展现出智慧和乖巧,思悼世子被曾经挚爱他的家人们,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他的丈人,他的父亲联合在一起,走上绝路。每一处时间场景的嫁接都十分巧妙,不着痕迹却有着强烈的冲突、色彩对比。演员也是一处,表演的非常用力,区别于亚洲电影常用的欲说还休,有着戏剧般的张力和冲突着力,但是用在这样强烈的题材中,却一点也不觉得着力即差,让人始终处于紧张的情绪和对立之中。

这可以说是一个王族的隐秘故事,登上王位的人不得不杀害至亲,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也可以是一个父权极权下,强权家长对儿子失败的教育故事,因为教育的失败不能让儿子担任重任不得不亲手毁掉他。也可以是一对父子,终其一身,去寻找一条和解之路的故事,只是最后的和解是死亡之时,两人灵魂的隔空对话。故事有多种解读,电影也是好电影。

《记我的母亲》,探讨的是母子之间的和解之路,但风格却是轻松和缓了许多。日本电影特别喜欢拍摄家庭关系,那种再亲密也有界限感,再无话不说也有相顾无言的情感纽带,日本电影拍的最好了,我最喜欢的是枝裕和最擅长拍此类影片,亲情中也有失望和不能理解,牺牲和奉献中也有难言之隐,这种隐晦和不甘,真的只有日本人拍的最好,毕竟那是个用今晚的夜色很美来翻译我爱你的国度。

《记我的母亲》故事很简单,一位知名作家在父亲过世后,抚养患有痴呆症的母亲,但他始终对幼年时母亲抛弃自己,带着全家人去台湾,单独把自己留给仓库奶奶照顾这件事耿耿于怀,以至于对母亲和家庭怀有恨意和不甘。作家最后得知真相,母亲不带走自己的原因是害怕一家人都死在战乱中的轮船上,出于给家族留下最后的血脉的目的,留下年幼的儿子。而母亲终其一身都在为这件事后悔莫及,因为这件事深深伤害了母子之间的情感,最后母亲记忆全失,只记得去海边寻找自己的儿子,还有儿子年少时,写的第一首诗,那首诗正是儿子思念母亲所作。

相对于这样的题材,听起来有点寡淡无味,但影片却是好看的,最为突出的是场景的选择,一般家庭片都是内景居多,最多出现的就是内宅和餐桌。但是这部影片却拍摄在东京和伊豆两处,温泉氲氤,山峦跌宕,穿搜其中的电车带着生活气息呼啸而来。大量外景扩大了影片的场景和格局。选取的家庭场景也是丧礼,寿宴,周岁礼,订婚宴,这样的群戏也冲淡了家庭伦理戏常有的逼仄感。当然,为了更好的去延展母子和解主题,也加入了父亲和女儿们的和解之路。作家的三个女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父亲的强权和霸道,父亲因为电影名字叫《处子之泉》,以为是情色片将喜爱英格丽褒曼的二女儿强行带回家,没有看到电影结局的二女儿最后在父亲的护送下,远赴夏威夷留学。小女儿是宫崎葵饰演的,她从小对父亲的安排反抗的最为激烈,而最后她成为了最理解父亲的女儿,生活在父亲身边,记录并协助父亲的书稿工作,照顾痴呆的奶奶,嫁给了父亲的学生,她的理解之路,是自然而然的活成了父亲希望的样子。

影片当中有两处场景我个人最为喜欢和动容。第一处是父亲为仓库奶奶举行50周年祭祀礼回到老家,小女儿一路为父亲拍照和记录书稿,父女两人在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去寻找父亲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女儿说,人人都知道奶奶遗弃父亲的真相,却任由父亲仇恨她,因为这种爱恨交织的情感是父亲创造的主题和灵感。那时候,父女两不仅仅是达成了抚养过程当中需求差异产生的矛盾和解,更是一个灵魂,对另外一个灵魂发自内心的理解,谅解和支持。女儿一直在身边记录父亲的点滴举止,镜头里的父亲有点局促,又难掩骄傲,

还有一个场景,就是最后父亲找到了在海边寻找自己的母亲,他背起自己的母亲,镜头慢慢放大,天边,涌向天边的大海,笼罩一切的黑夜,自然场景越来越大,母子两越来越小,人物融入自然之中,情感却比海更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影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