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2019年4月7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坐飞机翱翔云海、鸟瞰大地;第一次去他乡开阔视野,体悟前沿……当然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从即日起,我的教改之梦正式启航。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为了谱写教育新篇章,我们柳林县“家乡好教师”工作室全体小学数学成员,带着县委县政府及教育科技局的殷殷厚望,带着家乡百姓的无限期许,怀揣“新时代、新理念”的育人梦想,肩负“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教育重任,在教研室白春荣主任及项目负责人冯里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十二人,暂别巍巍吕梁山,飞赴遥遥大上海,经历了为期一周的访学之旅。
一周的学习,忙碌中透着充实,短暂却不失精彩。我们在紧锣密鼓中不仅聆听了几位上海专家的讲座,还观摩了几节骨干教师的精品课。在此期间,不论是专家独到的见解及专业的引领,还是示范课呈现的亮点及渗透的理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引发我众多的思考。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提升专业水平,促进减负增效
曹培英老师在《小学数学练习研究》报告中指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是有质量的教育,也就是学生考的好的教育,否则怎么能称为高效的素质教育呢?所以说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在各种各样的措施当中,最容易见效的就是解决好练习问题。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到让学生课课有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目标,设计适合本节内容、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练习题。曹老师着重指出:设计练习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突出重难点)、层次性(循序渐进,坡度适当)、思考性(加深理解,灵活应用)、趣味性(乐趣,志趣)及多样性(题型多样)等。
回想自己平时设计的课堂练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由于课前对学生了解不够,所以设计的练习针对性不强,没有对其进行精心筛选、择优,更没有尝试围绕某一个练习题展开过适当的改编或自编,这样的练习就会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最终也就无法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曹老师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形式始终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精心挑选、设计练习,提高练习设计与练习实施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二、渗透数学文化,培养理性精神
姚剑强老师曾在报告中提到:数学活动是指以完成某种教学任务为目标,让学生通过看、听、说、做、思的形式参与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活动过程。这种数学文化在王丽君老师执教的《位值中的游戏》中,同样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位值游戏中获得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感悟数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有序思考的能力。
我终获所悟: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只有让孩子们学会理性思考,才能通过活动习得或收获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开发问题资源,提高思辨素养
走进华理附小,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朴实无华,格物穷理”八个大字。顾校长在《小学生提问能力系统培育的实证研究》研讨活动中郑重介绍:“朴实无华,格物穷理”是华理附小的校训,学校以“格物穷理”为办学理念,“格物穷理”意为穷究事物的原理和道理。那么如何体现“格物穷理”这样一个育人目标呢?让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办法。
问题化学习在华小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观摩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我感触颇深。课堂中,老师适时开发问题资源,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惑所在。经历思考的过程,既是学生自我了解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
只有开发问题资源,才能提高思辨素养。问题化学习在华小课堂中的开展,不仅带给我深深的震撼,更多的却是感动。孩子们竟然拥有如此活跃的思维与流畅的表达能力,他们在问题驱动中通过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生互问、生生互学等环节,轻松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就连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曹培英老师都忍不住惊叹:我潜心研修几十年,竟然没预设出课堂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四、释放生活压力 激发工作热情
只有做到生活有起色,才能保障工作有激情。小学教学工作不仅琐碎而繁冗,更是机械而单调,所以难免有情绪低落的时候。生活中每遇此时,我总是极力控制自己,尽量让不良心绪不要影响到教学工作。但作为一名女人,有时感性总是占据着心灵,痛苦缠绕着身心,面对工作总会显得身心俱疲,力不从心。
崔丽娟教授的《教师的情绪和压力管理》讲座犹如雪中送炭,帮我在烦躁的困境中找到了发泄的出口,让我在山重水复中找到了情绪中的柳暗花明。借用崔老师的话用来自勉:压力是生活的本身,请学会接受;坦然面对,学会放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一半是付出,一半定是收获;不能改变事件就改变对事件的态度;喜欢星期五的同时不要冷落星期一;工作上很辛苦,但是还好有一份工作可以让我很辛苦。
听完崔教授的讲座,心情突然极好。于是果断删除残念,收拾心情,让思想逐渐沉淀,让心绪重新启程,让生活充满希望,让工作倾满激情。
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新征程寄予我们新期望。我将站稳三尺讲台,倾洒满腔热血。汲上海教育大智慧,润柳林本土新课堂,让所获之种在家乡的沃土中落地生根发芽,静待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