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离个体化”的四个阶段

      分离个体化的概念一开始由匈牙利儿童分析师玛格丽特.马勒提出,她和同事对母亲和婴儿间分互动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观察,指出人类的心理诞生是婴儿借由和母亲的分离和个体化而成为一个个体的过程。马勒把0-3岁的儿童心理成长分为四个阶段:

一、自闭阶段(0-2个月)     

      婴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睡觉,与环境达到平衡,尚没有任何有条理的思想。

二、共生阶段(2-6个月)       

      婴儿自恋萌芽的阶段,这一阶段婴儿区分不出自己与他人,所有需求都只能用哭来表达,由主要照顾者母亲来满足,因而与母亲组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系统,由于婴儿分不出自己与照料者的界限,以为自己在满足自己,自恋萌芽发生了。对妈妈的依赖也是婴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

三、分离-个体化阶段(6-24个月)

    婴儿在此阶段完成第一轮的分离,形成独立的个体。

      其中又分为三个亚阶段:在6-10个月的孵化阶段,孩子开始区分自己和母亲,并产生面对陌生人的紧张反应,身体的分离是个体化的开始;觉察到自己和母亲的不同,让孩子心里产生独立和分化。

      在10-16个月的实践阶段,婴幼儿生理功能显著发展,具备了去探索外部世界的兴趣和一定能力,自恋达到巅峰,这种健康的自恋能够为后来的进取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奠定基础。

      而在16-24个月的复合阶段,随着运动功能的发展,婴儿开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能够包容自己和母亲的分离,但同时孤独感和行动受到挫折时的无助感又导致了他对母亲的需要增加,因此产生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四、建立客体恒常性阶段((24-36个月))

      幼儿开始建立客体恒常性。客体恒常性是指在心里维持客体稳定形象的能力。特别是维持母亲的稳定形象。客体恒常性的意义在于当母亲离开孩童的视线之后,孩童心里依然能够保存母亲的形象,不至于因为母亲的消失而导致整个世界的崩塌,这意味着孩子有能力处理母亲不在场的感觉,并开始与母亲之外的人建立关系,也就完成了分离与个体化的全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分离个体化”的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