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尽管我已弃绝了父亲的世界,却从未寻找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勇气。

——塔拉·韦斯特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最初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好奇查了下简介后就更加欲罢不能。

这是作者塔拉的自传。她生活在一个极端教派的家庭,父亲是个反社会反现代化的摩门教教徒,不让子女上学,不让子女就医,控制欲强,对子女冷漠,他所有的生活目标就是囤积弹药和食物,来对应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

我跟着塔拉的讲述,想象着她在这个家庭中遭受的一切,又从这个家庭中一步步走向外界,适应外面的生活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最终和父母走向决裂。

原生家庭塑造了她,又把她摧毁。所幸作者通过记录和写作部分自愈,加上还没有断绝关系的家人、热心的师友的帮助下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她的原生家庭有多强大?

在16岁以前,塔拉生活在父亲创建的封闭小社会里,与世隔绝。她和他的哥哥们每天在父亲废铁厂干活,父亲自诩会操纵机器,总是让他们高危操作。导致兄妹不是磕破头就是烧伤退,而这些在父亲眼里都是神给的指示。

即使在得病、受伤的时候,他们也不允许就医,只允许他们的母亲来敷精油贴草药。

父亲不喜欢子女独立赚钱,总想把他们拉回家当劳力。也不想让他们接受正规教育,他认为学校就是zf洗脑的工具。

背叛

但这已经不是信息闭塞的原始社会了。孩子长大迟早会接受外部的信息,有自己的判断和思维。泰勒哥哥是塔拉的引路人。爱读书的他首先看穿父亲的把戏,跳出了火坑。

塔拉也通过自学考上杨百翰大学,进而获得了更多学习机会。最终通过教育,支撑她站在了父母的对立面,选择了真实的生活。

事实证明,获得更多教育的三个哥哥在家庭决裂的时候,站在了塔拉的一边。而剩下的哥哥和姐姐,经济上依靠父母,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最终选择站在父母一边,继续生活在父母圈建的围城里。

对于塔拉来说,最难的不是追求更好教育的阶段,而是这两个社会的她如何自洽?即使在现代化伦敦,她潜意识仍然无法摆脱背叛家庭带来的愧疚和自责。她一次次劝服自己回到山上,但又被亲人所作所为一次次刺痛而回到伦敦。

在我上大学期间,我同样感觉上海的学校生活和老家对我来说是两个平行世界。这两个世界差别太大,以至于每次切换我都要缓冲好久。我每次都拼命想要融入所在的世界,以至于大学四年都没有找到两个世界的连接点。但我爱这两个世界。

想象如果要我像塔拉一样做选择,真的就如拿掉我的一半一样。

暴力羞辱

除了父母之外,哥哥肖恩是对她伤害最大的亲人。他同样控制欲强且暴力,稍一不高兴拖起她就打。可以想象每天面对这样一个喜怒无常、暴力相对的人有多煎熬。

即使塔拉离开了,肖恩的妻子艾米丽接过了接力棒。看着艾米丽过着曾经自己经历过的恐惧和痛苦,又被他洗脑不愿离开,塔拉这样写道:

女性需要——埃米莉需要——从托词中解放出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人。表达意见,采取行动,蔑视顺从。就像一个父亲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哥哥。现在想来童年最多的回忆就是和他吵架打架。每次起因都是很小的事情,要么他说话我没听顶嘴了,要么两人争吃的用的。但每次都是在哥哥的暴力威胁下,以我哭着鼻子给父母告状结束。但父母每次都和事佬捣糨糊,很少就事论事。对此我现在仍然心有芥蒂。

但今年过年和妈妈说起来,她居然不记得我和哥哥小时候吵架有多频繁,还说小孩子吵架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但那时候小孩子认为公平和平等是天大的事儿。

金钱稀缺状态

在塔拉父亲烧伤母亲精油卖火之前,他们家一直经济拮据。赚来不多的钱都被父亲拿去囤汽油了。直到在大学时接受一千美元助学金,塔拉才体会到手中有余钱的感觉。她才体会到金钱最大的优势:考虑金钱以外的事情的能力。

同样又看到关注的公众号写《稀缺》这本书。经济上的“穷”,确实会让注意力集中到表面的赚钱,而没有余力来思考其他的事情。还是那句话,有的人为了生存已经精疲力尽了。

同样度过并不富裕学生时代,对于这种穷深有体会。金钱上的拮据,反而会陷入对物质的执念。


值得被爱

马上是2月14日情人节,周更群的群名改成了“You deserve to be loved”,非常暖心。

看到最后塔拉从自我错乱的状态挣扎出来,我心里宽慰了一些。希望在往后的时间里,塔拉被爱包围,被温柔以待。

塔拉在文中有这样一句,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答案是:不!即使你的起点充满痛苦,往后你仍然值得被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