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最大的积累是垃圾

家里最近装修老房子才发现,整理20多年的个人家当最累人。

旧家具、旧电器请人家回收公司上楼来取,回收价扣除拆卸搬运费后所剩无几,东西相当于白送人家。不过自己留着也没用,全当人家做好事免费帮我清理房间。

然而屋内的所有小件家什却耗费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外人无法代劳,只能主人亲力亲为。

充斥着衣柜箱底的衣裳,一抖搂摊开半间屋,不知猴年马月费心挑选的套裙、上衣,质地良好只是款式颜色已与自己的年龄和生活习惯不符;还有很多因工作和活动发放的工装、纪念衫,有些包装保持着原样,甚至还未开封就一直被遗忘在存储角落里。

书架、书柜里也窝藏着多年不动的书籍本册,多年前的畅销书现在再翻,有些观点像是落后了一个世纪;曾经列为终身受益的经典工具书,如今早已被那薄薄的Kindle压缩吸收,真的没有再占用家庭空间的理由。

不收拾不知道,家里细微的角角落落竟蕴含着那么多所谓的宝物。 在天南地北旅游时采购的各色工艺品,曾经被忽悠收藏的奇石、雕塑,还有那些功能被吹嘘得太过神奇的新潮用品,总共没用两次就感觉出一大摞不便,扔了可惜,即被冷落到一角闲置。

至于更新换代颇频繁的电子产品更是数不胜数,退换下来的电脑配件,旧手机和电缆,还有不知与哪个配套的插头、音箱...... 一看标签不仅早已过了保修期,甚至连符合的标准都已成骨灰级条例。

就这样一件件地挑选斟酌,几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结果发现大部分都是无用的东西,之所以一直被保留没把他们放在垃圾一类,心里总觉得东西不错,有些还是花大价钱买来的,不能轻易放弃,也许哪一天会派上用场。

但现在自己思想无论怎样地向“节省”靠近,这些精美的“垃圾”真没有废物利用的可能了。因为我找楼下清洁工或是装修的民工帮忙处理消化,不仅贱卖甚至想白送给人家做人情,都被他们一一拒绝了。 过时的衣物没人穿,至于我清出的书籍和玩具、工艺品也与他们生活不相干。

这些没人要的垃圾我装进了无数黑色大塑料袋,请人上楼来帮忙清理每趟至少付几十元钱,有时为了省钱干脆自己和家人左拎右提地亲手处理。

忙碌的好多天,屋里终于腾出了许多空间,也挪出了装修施工所需要的面积。丢弃了那么多曾经的生活必须品,它们涵盖了我家衣食住行,还有文化、娱乐方方面面,奇怪的是生活质量没有因此变得不佳,反而有机会开启新生活模式。

略显空旷的房间可以让我重新构思室内结构,过时的设备清除后许多当今黑科技产品才有条件进入家门。要想让老旧的房屋焕然一新,最重要的基础不是装修材料和工人手艺,而是主人能断然丢弃一切无用的物品,与过去的某种生活方式决然告别。

房子住久了便有人的灵气和情致,就像我们生活中物质和意识的东西进进出出,其实实用价值都非常短暂,不尽快处理掉留存久了都成了垃圾,阻碍新鲜的进入,甚至逐渐产生消极的晦气。

当然,家里有些旧东西我一直保存着,从小到大从北到南,几经迁徙几经变化,那几百本书法字帖和邮册、画册依旧完好如初,因为我隔长不短就会参阅临习,这是我的终生爱好,所以我会将这些宝贵资料当财富留给自己的后半生和后代。

在我的个人重要证件包里,有一张普通A4纸盖章证明,那是半年前原单位给我出具的早期工资台账复印件,账目信息是1994年前的明细。

我离开那个厂已有15年之久,老厂倒闭收摊也差不多10年。今年初到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时需要出具早期国企工资台账,辗转几番找到了后来的主管部门,人家竟然查电脑、翻文件柜,还真找到了我当初的入职信息表。

纸张虽然已经泛黄,但字迹清晰、工整,有些经办人名字我还能回忆起他们当初的模样。幸亏这些老同事将我的那几片重要纸张精心保留,没有因时间的流逝作为垃圾处理掉,让我感动今后的生活也多了几分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最大的积累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