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大学生探访“非遗”济南皮影:幕后光影,台前匠心


        “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相信这句话会勾起多代人的回忆,现在济南皮影第四代传承人李娟老师对《西游记》有了新的演绎,那么老师是如何演绎的呢?

        7月14日,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学院社会实践团“觅影”小分队到达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展开此次“非遗”皮影的调研。

调研队员合照。

       小小的一张皮影,简简单单的布幕舞台,工作人员灵巧的手指和娴熟的技巧,加上一抹暖黄色的光亮,不仅为我们表现出幕布前生活中的人生百态,还有幕布中历史里的无数逸事,更展现出幕布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承中创新:“将皮影生活化” 

       “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中来”。尽管“众口难调”,但李娟老师仍然致力于将皮影生活化,老师在传统的济南皮影编排和表演中注入了轻松、搞笑等一些新元素,加入了很多流行的话题,形成了几大发展方向,包括经典传统剧目、现代剧目、儿童剧目等,赋予传统皮影以现代意义,更加符合新时代各个年龄段人们的需求和需要,被更多的现代观众所喜欢。

皮影老师后台操控皮影。

       现在的济南皮影戏,区别于其他地方皮影戏咿咿呀呀唱戏,走的是相声皮影的路线,时不时逗得全场捧腹大笑。队员们在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欣赏到的《仙鹤与乌龟》《西游记大战蝎子精》便是如此,其中《西游记大战蝎子精》由李娟老师独自配音,加入了济南方言,一人饰多角,别有一番趣味,为他们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队员们在认真观影。

       李娟老师致力于推动皮影的生活化。她和自己的团队推出了很多皮影衍生品,以及皮影的DIY制作,人们看完皮影后可以用她准备的材料包亲手制作皮影,既可以拿来玩,也可以带回家收藏,大大增加了皮影与观众的互动性。她还制作了便携式的皮影小舞台套盒,这种套盒在家里打开就能玩皮影,有灯光,有幕布,把大舞台变成了一个便携式的小舞台,简单方便,让人在家里就能够感受皮影的乐趣。

便携式的皮影小舞台套盒。

创新中发扬:“支持青年一代了解学习皮影”

       在观影结束后,实践队员们和李娟老师进行交流和学习,李娟老师不止一次提到支持当代青年一代了解和学习皮影,皮影需要依靠大众的力量来传播和发展,如果青年们有好的作品需要皮影这种艺术形式来展现的话,她会非常乐意看到青年一代、学生一代参与到皮影文化的生活化中来。

李娟老师关注青年一代,跟队员们聊天。

       从2007年起,李娟老师就将皮影引进了课堂,并把中国的孝文化、寓言故事等融入皮影中。她希望能够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将非遗一代代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不会保留”,李娟说道。

       “皮影戏承载着文化使命,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中来,让我国的传统艺术走向国际化。”

发扬中回归:“汉字皮影演绎汉字起源”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当古老的汉字遇上欢乐的皮影,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在聊天中,李娟老师介绍了她最新的皮影戏项目《快乐的汉字》,通过皮影向大家传递汉字的故事,用皮影戏的方式精彩演绎了汉字的起源。比如说通过一个小孩背一个老人的对话展示孝道,演示出甲骨文的“孝”正是由“老”字的上半部分加上一个“子”构成,生动诙谐地将“孝”字的起源讲述给观众。

       当古老的汉字遇上欢乐的皮影艺术,必然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艺术欣赏和乐趣。正是她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为济南皮影注入了新的生命,融入了新的时代特征,也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观影后,队员们自己尝试操控皮影。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团“觅影”小分队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岛农大学生探访“非遗”济南皮影:幕后光影,台前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