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辅导培训,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

中小学教育辅导培训,给孩子们经典的数学科普思维启蒙

    真正拉开孩子学习成绩的,从来不是智商,而是孩子从小就培养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度、速度与精度。

    如果孩子在学生阶段,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将会有更显著的提升,而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也会逐渐与其他孩子拉开差距。

    想让孩子们的人生“开挂”,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

    从数学兴趣讲起

    数学学习对于很多孩子,包括家长都是一个大难题。数学好不好,和兴趣有很大关系,喜欢和不喜欢往往和成绩的好坏有明显的联系。

    而兴趣从哪来?一个人对于数学的喜欢,很大程度上与是否入门有关。

    我们常看到,不同孩子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反应:一件事,有的孩子半天说不清来龙去脉,而有些孩子却条理清晰严密,无懈可击;有的孩子知道3+2=5,1+4=几就不知道了。有的孩子不仅知道,还能说出5-4=1

    真正打通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今天咱们从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说起。

    横跨上世纪两个时期,有这么一位数学家。他曾任西南联复旦大学和中学数学等名校教师或教授、还曾当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他主持并审定了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现在通用的中小学数学教材。就是他的基础上加以编辑整理、他的论著对杨振宁、谷超豪、丰子恺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就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

    比如,刘薰宇先生撰写的《数学趣味》就是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书中所收录的都是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随处拾来的数学文章。

    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枯燥、繁难、令人头痛的数学题材和算法经过作者巧妙地书写,都变成趣味丰富、令人爱读的文字了。在嬉笑中来谈点严肃的数学法则,说理浅明,深挖数学的内在趣味。

    为《数学趣味》作序的著名画家丰子恺说:我一直没有尝过数学的兴味,一直没有游览过数学的世界,到底是损失!最近给我稍稍补偿这损失的,便是这册书里的几篇文章。我与薰宇相识后,他便做这些文章。他每次发表,我都读,诱我读的,是它们的富有趣味的题材。我常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说: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1983年和香港中学生的谈话

    哈飞达的孩子们一起阅读数学科普经典

    如果孩子从三四岁,没有受过经典的数学科普思维启蒙,那么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数学也开始越来越难,孩子学数学会吃力,分数也不会理想。哈飞达老师们要给予孩子们经典的数学科普思维启蒙。

    孩子的学习过程从儿童时期就是在生活场景中、故事中引导进来的。比如,我们要教孩子认识动物,一般是要给孩子看动物的图片或实体,孩子自然就对这个动物有个认知。

    要教孩子数字就会用一件玩具、两个苹果这种和现实有关联的事物帮助孩子联想,而更深一步的理科问题,真的很难。

    “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苏步青认为,学习数学的第一步是弄清基本概念及每个基本概念是如何引出来的,这就需要仔细阅读数学书籍。他说,对于数学书中的某些内容,有时需要反复读6遍才行。

    《最强大脑》学霸孙奕东妈妈曾说:“我儿子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是比较擅长数学思维,对思考特别感兴趣。他看到数学题能够快速、准确的想出解题思路,有时候还想出不止一种!”

    今日的教育环境,将数理化学习局限于课堂,与考试成绩捆绑在一起,使原本有趣的公式定理变得枯燥无味,使孩子的好奇心受到抑制,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知识点完美融入趣味故事

    ——如果你的老师让你背3.14159的时候,告诉你‘山巅一寺一壶酒’。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秘密,是因为他脾气火爆的夫人将他一把推入池中。

    ——想送人红花的时候发现手里只有蓝色的花该怎么办?

    ——青霉素的发现竟然是在一念之间,而不是苦思冥想,你会相信吗?

    知识点完美融入趣味故事。

    其实,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后面都隐藏着一段酸甜苦辣的历史。将知识点都藏在了有趣的故事里,边讲解边引出知识点。数理化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融为一体,间接地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们逻辑缜密,用词得当,理解得更透彻。

    从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确认古代数学,一直到1953年华特生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在2500多年的跨度里,描写了230位科学家、206个科学故事以及的103个科学发现及发明。

    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比重”定理

    阿基米德有一个怪毛病,就是家里桌上有了灰尘,从不许别人擦去,以便在上面画图计算;炉灰掏出来不让马上倒掉,他要摊在地上画个半天,因为当时并没有现在这样方便的纸笔。更有怪者,他常痴痴呆呆地在自己身上涂画。

    一天他正准备洗澡,可是刚脱了上衣,就抓起一团泥皂在肚子上、胸脯上涂画起来,画了三角又画圆,边画边思考那顶恼人的王冠。

    这时他的妻子走进来,一看就知道他又在犯痴,二话没说,便一把将他推入浴池。

    再说夫人刚走出门外,忽听水池里啪啦啪啦地响,水哗哗啦啦地在地上乱流,忽然看见阿基米德一丝不挂,湿淋淋地冲出门把她碰了一个趔趄。

    原来,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联想到了王冠也可以泡在水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王冠的体积,而这体积与同等重的金块的体积应该是相同的,否则王冠里肯定掺假。

    这就是“比重”的由来。

    读完这个故事,孩子们便知道每一种物质和相同体积的水都有一个固定的质量比,在家也可以用手试试哟~

    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数学专业的数学痴学者游斯彬在《我是演说家》演讲台,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告诉大家,数学到底多有用,它不仅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更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底层的思维方式。如果能够运用好数学,威力甚至能胜过百万雄兵。

    数学确实有着迷人的魅力,但这数学的殿堂也不是能轻松攀登的。对于那些精深的数学理论,用一种文学的方式来呈现,别有一番意味吧。

    在数学中什么是“八仙过海”和“韩信点兵”?

    假如我们有十二根手指头又该如何记数呢?

    ……

    数学与文学阅读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情景交融、风趣幽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哈飞达老师们会一直努力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小学教育辅导培训,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