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记日记#1277 当季食材,在地风味的追求,是一家好餐厅应该努力实践的

2020/08/05 星期三 上海

早上还下着雨,中午出去吃饭的时候雨停了。有个朋友从北京飞上海,因为雨延误了四个小时,中午一起吃饭的愿望也落空了。还好台风雨过去了,航班只是延误没有取消。

到的有点早,喝着茶和杜建青聊天。菁禧会面积不大,生意很旺,加之人均消费较高,一个月也做了5、6百万的生意。上海餐饮进入购销两旺阶段,我经常去的甬府、菁禧会、逸道、遇外滩、临江宴等餐厅,七月生意都爆棚了,菁禧会中午能做到人均800-1000,晚上则要1500了,就这样还一位难求。阿杜说每天都要回掉不少生意,包房太少,有些客人不愿意在大堂吃,只好忍痛割爱,昨晚明星L与G在菁禧会吃饭,阿杜说,他们每个星期都来,服务员都是平常心了。甬府翁总说他们每天都要回掉十几个包房,不是不想做,实在是没地方了。

和阿杜还有三三聊了一会儿,交流了一些想法,后面的事情就是三三要做的了。聊完吃饭,阿杜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潮州菜的基本菜式,没有大海鲜,也没有鲍参翅肚这类干货,只是用潮汕应季食材做那些基础的潮州风味。以前吃过几次阿杜做的这类菜式,非常喜欢。阿杜强调的是当季食材,而且尽量是潮汕所产,尽可能的让客人在上海感受到潮汕气息。当季、原产地这两个元素菁禧会非常重视,菜品中有着很好的体现。

午餐菁禧会菜单

生腌三目蛴

芥兰头拌海蜇

沙姜嫩草鸡。

生腌扁蟹

拌海菜。云南洱海里的水生蔬菜。

老鹅掌

豌豆薄壳米。薄壳米很小,但是上面那条黑线手工摘除,虽然费了不少功夫,但是菜品卖相和味道却有了实在的变化。

烧辣椒拌老人头

鲜松茸灼苏格兰竹蛏王。汤水清鲜,竹蛏脆嫩。

潮式煮大斗鲳鱼。这种做法就是潮汕的家烧,细嫩香鲜。

大白鸡枞菌炒鲜牛肉。高级餐厅一般都用和牛,阿杜认为太过油腻,试着用潮汕那种现杀的黄牛肉来炒,吃口有点韧,牛肉香味在。

鸡油菌荷兰豆炒半干鱿鱼。这个荷兰豆是我们在云南采风时,阿杜发现的。昆明六街镇是全国最大的荷兰豆生产基地,阿杜发现其中个头较大的一种是他十几年前经常吃的那种,清甜。个头小的是比较常见,但味道不如个头大的,价格却要高一些。阿杜果断进货,今天吃到的这个就是昆明发过来的,脆嫩清甜。前几天央视采访我时,说了几句行万里路的重要性,阿杜的荷兰豆就是很好的例证。

鲜肠头煲咸菜。这种菜对我这个大肠爱好者再好不过了,吃起来很是过瘾。

咸肉炒潮州白韭菜。这个咸肉用的是猪里脊表层的那层的筋膜,处理的脆嫩爽口,配着韭菜的香气,很是惹味。

边吃边聊,听阿杜介绍他设计这些菜的想法,只要有想法抠细节,抓住当季在地,不用大海鲜,不用鲍参翅肚,潮州菜一样精彩。阿杜的潮州菜能够在上海滩红火,实在有他的内在逻辑。

饭后去陈黄鱼那里喝茶,喝着老白茶和黄鱼、孙常明聊天,不知不觉就到了晚饭时间。小林送我去了遇外滩,等了一会儿,朋友陆续到了,开始吃饭。特别感谢吴嵘为我安排了菜单,感谢陈师傅为我特意做了一道菜:闽北溪鳗烧大肠。

遇外滩8月5日董老师菜单8位。这个菜单是按照闽南习惯设计的,有些词真是不懂什么意思,吴嵘给我解释了一番,算是启蒙吧。

沐。(前菜,“沐“学从水,有洗漆、润海之意,适合用来表达前菜的清爽开胃与舒适润泽。)

福建老酒醉老蛏

厦门土笋冻

烟熏台海午鱼

澎湖墨鱼肠拼漳州嫩姜

福建五香卷

福建香煎柴火老豆腐

手路:传统硬菜。闽地将早年用于婚丧嫁娶,办桌款待的菜肴称为“手路菜”,不是手工菜,而是多年手艺积累

才能做出的传统摆桌硬菜。

佛跳墙(位)

海胆蟹肉米糕

15年老萝卜蒸东海带鱼

九层塔清酒煮蓝口贝

海蛎煎

松露汁焗荔浦芋头(位)

意大利黑醋炸黑毛猪肉

湃:海鲜,澎湃形容浪潮,海鲜取水波相击声“澎“字为题,呈现海浪柏库的声形动势与海货的滋味鲜美。

闽北溪鳗烧大肠

通。这个吴嵘没和我说,我想大概是喝汤能通气吧,取“通畅”之意。

鲜松茸连城白鸭汤

汀:蔬菜。“汀”字意为水边小洲,读音有水声落地的悦耳感,贯通时蔬沾雨带露的新鲜面貌,以及纤维质地的脆爽口感。

翡翠丝瓜炒台湾山苏

主食

招牌卤面。吃饱了也要吃几口的招牌主食。

戏:甜点。游戏与甜食是童年的永恒主题。以“戏”字作为甜品的表达,用一种童趣的姿态,将传统甜点的味觉记忆抒发延续。

百合莲子羹

等路:伴手礼。“等路"在方言中指礼物,是远行归来给亲友带回的特产。将“等路"作为伴手礼的注解,增添浓浓的情感色彩。

流心手工绿豆糕

遇外滩的饭是极好吃的,朋友说这餐饭吃到头晕蒙圈,但还是舍不得放下筷子,每一道都那么勾着你。黄鱼说吴嵘是福建厨师的骄傲,遇外滩的闽菜的高峰表达。了解福建菜的朋友大概知道,闽菜是以福州菜为中心,闽南很少有大菜。吴嵘硬是以闽南风味为基础,打造出了闽菜新的表达,有传统的积淀,更有新时代广纳八方的胸襟展示,把闽南风俗文化融进菜式中,客人品尝闽菜美味的同时感受文化魅力。

上海三日美食学习之旅,吃完遇外滩就算结束了。这三天去了六家餐厅,吃了风格不同、风味不同的六餐饭,体重增加了,见识也增加了。感谢帅帅、翁总、叶师傅、侯师傅、田总、阿杜、吴嵘等朋友,上海好朋友多,上海好吃的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始记日记#1277 当季食材,在地风味的追求,是一家好餐厅应该努力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