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访施耐庵故居

图片发自App

其实,二十年前就可以来访施耐庵故居了,硬是没来。二十年后才来。

想来二十年前读《水浒传》时,还很懵懂,读着读着就想知道,作者是什么原因写出这样神奇的书?于是便停下来,先去了解作者的生活轨迹,文化背景,社会背景。

施耐庵的前半生可谓是光辉啊,19岁中秀才,25岁中举,35岁中进士,不仅文韬手缺一指,就连武略也是数一数二,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个恶少侮辱一个良家妇女,施耐庵"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便出手了。"后来,那个恶少,纠结了一帮地痞流氓,去施耐庵府上群攻,被施耐庵三下五除二搞定。再者,施耐庵在钱塘为官,见朝廷管理能力差劲,恶霸四起,民不聊生,他毅然辞官,总想着为人民寻找新的出路。但事与愿违,困难重重,这种没落的封建社会制度与社会生产力已经极不相符,又岂是他一已之力所能够达到的?万般无奈,他决定和自己的学生罗贯中隐居著《水浒传》。施公的人生走到这里的时候。我还是很赞许尊敬他的,文武双全,一腔正气,风流倜傥,多好啊!我想谁不自愿送上一百个赞呢?

不料因为写了《水浒传》,朱元璋说他写的是反书,便让他去做了七年牢,刘伯温去看他对他说,他是来救他的,让他因写书做牢的,现在还是通过写书出来吧。就因为如此,施公可能当时也特别想重获自由吧,不得已便把《水浒传》结局写成了那样。

想当年我也是年少气盛,想到人家吴承恩在死的前一分钟还在疯狂呼喊,杀了他人可以,但是请保存他的《西游记》。我们大盐城人施耐庵怎么就那么没骨气呢?为此,当年我可是捶胸顿足了很久啊。就因为这件事,有好几次的机会可以去拜访施公的故居,想到这里就有点扎心,所以就一直没去。

事隔二十年后,我来了,迟来了。当年的心结也早已经释怀,人无完人那,当年的情况想必您也有很多不得已,也非我辈可以想像得出来。

施公的故居造型一如《水浒传》里的梁山,四面环水。现在有拾级而上的拱桥,站在拱桥至高处,可鸟瞰整个故居的全貌,这桥是新的,应该不是当年的建筑,那么当年施公是怎么进出这个"梁山"的呢,窃以为可能是极简单的木桥吧。过桥后便是极大的一块青石板空地,站在这块空地,到是让人回味无穷,眼前仿佛飞扬起一幕幕施公和他的弟子在上面早上或晚上练武的鲜活身影,抑或是和弟子比肩款款而谈怎么怎么写《水浒传》。那份宁静该是施公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吧?右拐走向东则便可见故居,故居是一宅复合式四合院分东西两院,院子是古建筑,已几经修复,沧桑依稀仍可见。还有一些起居陈设也应该是施公当年所用旧物,其余许多摆件建筑包括故居大门对面的雕像皆是后人为更好的了解施公的一生而着意添加的。

青青竹林依旧在,"狂客"已去近千年,我去时站在施公的佛像前深深的鞠躬,临别时再次鞠躬,为施公也曾意气奋发"一夜头白"也为我当年的少不更事吧。

回来的路上想起施公的那首词:

图片发自App 上传中,请稍候...

念奴娇.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亲历尘世二十载后,再读施公此词,荡气回肠,神思穿越千年,遥想施公当时该是何等的悲愤苍凉无助无奈啊!让人心中总会升腾着一缕缕缱绻的疼,挥之难去。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迟访施耐庵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