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的“大官”

官庄的“大官”

常伟

说起“官庄”这个名字,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说,那个庄上肯定是出了当官的,此话一点不假,香城的“官庄”不仅出了当官的,而且是个“大官”。

官庄村里有两个大姓氏,那就是王姓和程姓,且王姓较多,接近三分之二,程姓约占三分之一,故事就从根深基厚的王家说起。

话说洪武年初,“要饭和尚”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这锦绣江山,为保朱家龙椅永坐统治稳固,他大兴农耕,将大量山西之民浩浩荡荡迁往灾难丛生人烟稀少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山东邹城香城王氏,就是在此时迁入,族谱分支记载:山西太原王氏,出于姬姓。王氏宗族严秉祖训,勤俭持家;其祖训曰:三槐世第,及至于今,英才辈出,卓尔不群,孝悌为本,惟耕惟读,恩泽子孙,不奢不侈,颗粒成廪,婚丧从俭,持家以勤。积德行善,不惟俗伦,自强自立,处事以忍,广结贤良,不谋非分。正是有了这些谆谆道义的祖训,明中期万历年间,王家出现了一位“大官”,官庄人历经四百多年,已经查不清他的具体名讳,只相传他是三甲进士,殿试朝考,万历皇帝亲点做了一个省的巡按,也就是主管判案典狱的大官,掌管着全省人的生杀大权。所以这村子就改名为了“大官庄”,官庄人口口相传,妇孺皆知,却因官大避讳较多,没有人敢直呼其名,久而久之,他的真实名讳就被盖忘,村里人都称谓其“四品皇堂”。清中后期,官庄又出了一名大官,是个武将,叫王景楠,人长得高大虎威仪表堂堂,目光如炬声若撞钟。据官庄的老人说,东山上原有有一座庙宇,一帮武僧曾在那里修行,王景楠十二岁就跟着他们习武,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他十五岁背着家人当了兵丁,因为武艺超群,二十岁就成了亲王僧格林沁的驾前先锋,深得亲王器重,被授予“护军参领武都将军”,据说,王景楠跟从僧格林沁前往冯官屯攻打太平军的时候,恰巧在济宁州城里与本家族兄王景升相遇,王景升苦读诗书,博学多才,秀才出身,可命运多舛,后屡试不中,被济宁玉堂酱孙家聘了私塾先生,教孙家子嗣四书五经。当时征讨队伍浩浩荡荡,旗牌官鸣锣开道,马步三军旌旗烈烈,步履矫健,甚是威武。王景楠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走在最前。王景升也站在街头看热闹,可王景楠看见王景升后,却翻身下马,躬抱虎拳,称声:大哥好。然后上马徐行,后边士兵纷纷下马,俯首施礼,尔后列队继续前进。这让城里驻足而观者为之所慕。此后,凡认识王景升者都对其敬重有加,济宁州府也视王景升为上宾。孙家见王先生有如此深厚背景渊源,也不敢再让他教塾堂,封纹银百两,送其回故里,王景升不受。孙家只好说,我们在小莫亭村东有五十亩薄地,原为孙家老林,那里有佃户十几家,就赠予先生,收入全凭先生做主,坟冢望照看一二即可。王景升只好接受,谢辞而归。为了承谢王景楠,大官庄人又把它更名“官庄”。

官庄不仅有王姓、程姓,还有黄、苏、齐等七八个姓氏,当今,良好的国风、世风、族风、家风养成了他们敦厚、真诚、谦恭、自信的村风和民风,从革命战争时期到现在,官庄又陆续出了不少的“大官”,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众多的贤明人士、优秀党员干部和专家学者,在国家稳定发展和弘扬社会核心价值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简历常伟,笔名常十月,大学学历,在《中国校园文学》《阳光》《绿洲》《人民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年作家》《当代小说》《短篇小说》《黄河文学》《青岛文学》《前卫文学》《散文百家》《百花园》《最美文》《扬子晚报》《羊城晚报》《齐鲁晚报》等杂志报刊发表作品一百余万字,部分作品被《青年文摘》《美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及各类选本、年卷及中学生阅读、试卷分析选用,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炭作协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济宁市作协理事,邹城作协副主席,曾获乔羽文学奖、孟子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国作家奖、全国报纸副刊金奖、齐鲁晚报等年度征文奖等多个奖项。

电话18053710337邮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官庄的“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