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 赏析《画山绣水》

图片发自App

 1605    郭恒宇

      《画山绣水》这篇文章在写作题材上别具特色。桂林的山水乃人间仙境一般,用笔墨是无法将桂林的神韵所表现出来的,作者也自认是拙笔,所以他便从桂林的山水之中所蕴含的故事来入手,另辟蹊径。作者描写了父子岩、寡妇桥、新娘岩中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之中,又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和不畏强权的精神,从而又使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升华。

1606    董树琦

        本文语言优美用词精妙。通过得体的语句表现了桂林山水的清奇俏拔的特殊风韵。如文中“竹筏子的捎上停着几只鱼鹰……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这句话的用词十分得当,连用了七个动词,将鱼鹰捕鱼的细节描写的恰到好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鱼鹰捕鱼的动态图,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不止用词,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美妙也用了几处修辞,引用了好几句诗句,实在是一篇写景的佳作。

  1606    郜娅含

        我赏析的是画山绣水的语言特色。本篇散文在写景方面极具特点,如:“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吞下去”,“抖”、“扑”、“浮”、“咬”、“吞”一系列动词的连用生动再现了鱼鹰捕鱼的过程,呈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抖”字写出了鱼鹰有由迟钝悠闲的状态一转而成为异常机灵的神态。前后的神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扑”字写出鱼鹰捕鱼的速度之快。“搅”字则呼应前文想象中所营造的静态漓江水色图,在鱼鹰捕鱼的一瞬间,一个恬静的梦境被打破了。随之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动态的鱼鹰捕鱼图,使读者身临其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林山水的喜欢赞美之情。

图片发自App

1605  张硕杰

      《画山绣水》是篇游记散文,描绘了漓江上的自然风景,文章对于风景物象总是极力描绘,刻镂得很细致。如:“前处那不就是寡妇桥?像春临江拱起一道石岩,下头排着几个岩洞,乍一看,真像桥呢!岩上长满绿莹莹的木安树、杉树、凤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到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第一个问句用来引起读者的注意,而第二个问句就进行阐释。先让你看,后要你细看、比较,再叫你细听,激起读者的思考,最后接受他的阐释。

1605董嘉铭

      《画山绣水》这篇文章构思十分巧妙。

        在构思上,本文入题引了一句很常见的诗,似乎落入俗套,但由于提出的观念,翻出新意,一下子切入中心。虽然是顺着往下写的。但是,由于作者有意设置小的波澜,显得错落有致。如从看鱼鹰捕鱼、听船家讲故事,从侧面介绍山岩面貌,很巧妙。故事也说得有情有味,在赏景中受到教育,体现时代精神,引导人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样的表达紧扣漓江游的总的感受,又反映了时代侧影的热情与努力,具有时代的印记,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1606宋佳磊

        本文语言别具特色。文章开篇着重描写从桂林到阳朔路途之景,其中有一个比喻十分的妙。“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能把漓水比作香醇的美酒,让人从色泽、质感、味道等方面体会,且作者抓住它们醉人的共性,可谓妙笔生花。

1606张艺珈

      《画山绣水》这篇课文的内容选材很有特色。文章以写桂林山水为主,以写旧时代生活为次,极具特色写出了桂林山水的天然美妙,表现了中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瞧瞧那漓水……也叫人心醉“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漓水的清纯、碧绿、真实、可感。“这种奇景古今往来……那山水的精髓?”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美山、美水。父子岩和寡妇桥的传说故事则写了旧时代的生活,告诉人们在欣赏桂林美景时,不要忘记旧时代人们受的屈辱,不忘阶级斗争,极大的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605  张泽羽

        杨朔的《画山绣水》语言很精致,可谓字字珠玑。如“瞧瞧那漓水……叫人心醉。”这句话运用重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漓水比作青梅名酒,突出漓水的碧绿和作者对它的喜爱。“这种奇景……谁又能描画的出那山水的精髓?”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美。“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这句话运用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老渔翁的悠闲。“抖着翅膀扑进水影里去……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这几句话用“抖”、“扑”、“搅”、“浮”、“咬”、“吞”、“伸”、“挑”、“捏”、“吐”一系列的动词,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鱼鹰捕鱼和渔翁挑鹰的动态画面。“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这句话运用比喻、重叠、排比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石乳的形态各异。“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这句话运用比喻贴切地展现出漓江景色之美。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写作 赏析《画山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