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山楂树之恋

第一次看电影山楂树之恋,还在9年前,那年我20岁。犹记得当时还是舍友强烈推荐我看的,和我说话的时候舍友眼睛还是红红的,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山楂树之恋看的,嘴里嘟囔着:张艺谋真是个坏蛋,整这么个结局,是要浪费大家多少泪水啊。

现在,九年过去了,今天吃好晚饭闲来无事,坐在客厅无意间又刷到了这部爱情片,和身边的那个他再一次重温了上个世纪70年代年轻恋人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总感觉这个故事似乎还没怎么开始就已经随着男主角的离去而悲惨地结束了。




七十年代,文革之期,静秋的家庭成份不好,爷爷是地主,爸爸是知识分子被打成了右派,妈妈是老师被迫在学校接受劳动劳动,这些特殊的时代因素造就了一个内心自卑的静秋。妈妈时常叮嘱正在读高三的静秋: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能做出任何有污点的事情,争取毕业能留校任教。

学校为了编辑相关语文教材,正读高三的静秋跟随同校的几位师生一起去了偏远的西坪村搜集素材。美丽,单纯,青涩,静好的静秋,第一次来到西坪村,第一次看见开英雄花的山楂树,第一次听见歌唱山楂树的苏联歌曲,第一次遇见人称老三的大男孩。俩人一见倾心,正如诗经里的那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老三是高干子弟,父亲是军区司令,家境优越的他从心底里深爱着静秋,也心疼着静秋。他给静秋带去了最纯真的爱,也送去了无数的温暖。静秋借住在村长家里,晚上房间光线太暗,他为她换了一个更亮的灯泡;写作时他发现她的钢笔漏墨水,他就去买了一支新的送给她;他还主动帮静秋整理文史,好让静秋安心读书;得知静秋的妈妈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吃核桃冰糖,他就经常拖人给他们送去;在平淡却默契的相处中,两颗相爱的心在不知不觉间越来越近。


静秋回城里了,他就时常抽空进城躲在学校墙角边偷偷望着静秋。为了补贴生活,静秋每个暑假都会去打零工,挑沙,糊纸盒,什么都会干。老三想自己出钱补贴静秋,被静秋严词拒绝。他只能用其他方式来帮助静秋。他会借口自己没有吃饭,带着静秋去饭馆吃饭。他守在静秋上工的路上,帮助静秋拉车,再邀请她半路上去游泳;他为她打听内幕消息,让她能有机会顶母亲的班,而不必下农村当知青;静秋参加排球队,由于家里拮据没钱买球衣几爱被教练训斥,他出钱让静秋去买新衣;静秋参加学校操场改造双脚被石灰灼伤发生感染后,老三不惜划破自己胳膊陪着静秋去部队医院一起包扎伤口……回来的路上,静秋坐着老三的自行车开心的的像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无奈途中被静秋妈妈撞见,妈妈不许静秋早恋,也怕影响静秋前途,硬是让他们被迫分开。老三说他会等,一直等下去,临走时,老三再次帮静秋重新包扎了脚上的伤口,随着纱布一层一层的裹下去,两人的眼泪也一滴一滴流了下来。


老三真的很久没有再去打扰静秋,直到有一天,静秋得知老三住院了。两人才在病房再次相遇,这次是静秋特地请了假去看他的。她问老三:是不是得了白血病?老三隐瞒了病情,告诉静秋只是地质勘查对的例行体检。老三带静秋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去最好的商店为静秋裁剪了一块红布料子,他说静秋穿上红衣服一定很好看,还借用了病区护士的一间宿舍,特地买了面盆为静秋洗脚。晚上俩人相拥在一起,他告诉她:“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也死了,我就真的死了。懂了吗?” 她做好一切心理准备,同居一床,他却只是和她手牵手却啥事也没发生。


第二天老三把静秋送了回去,两人隔岸相望,依依不舍。再次见面是在某天上课之时,静秋被同事喊了出去上了一辆军用汽车,那是老三父亲派人来接静秋的,老三快不行了。静秋穿着红色外套来到病房,跪在床边不断说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她希望自己的名字能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此时的老三已无法在开口说话了,可是他听见了,真的听见了,遗憾的是随着眼角留下的最后一滴眼泪就去世了,静秋循着老三的余光抬头望向天花板时,看见了他们两人的合影……



电影伴随着主题曲山楂树之恋就此结束了,他们的爱情,再一次地看哭了我,也看哭了无数人。

这部电影根据小说山楂树之恋拍摄的,小说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电影以老三贴在病床正对的天花板上的照片而结束,而小说中是这样的:

  “ 老三走了,按他的遗愿,他的遗体火化后,埋在了那棵山楂树下……老三的爸爸对静秋说:‘ 他坚持要埋在这里,我们都离得远,我就把他托付给你了……’ ”

    “ 每年的五月,静秋都会到那棵山楂树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心理作用,她觉得那树上的花比老三送去的那些花更红了。”

      “ 三十年后,静秋已经任教于美国的一所大学。今年,她会带着女儿飞回那棵山楂树下,看望老三。她会对女儿说:‘ 这里长眠着我爱的人。”


    我曾多次问过自己:为何如此钟爱此片,为何每次见面都会潸然泪下,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它真实,它的存在是我们很多人都触及不到的远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见山楂树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