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于“穷”

三毛曾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同样,正是因为生命是有尽头的,所以才显得弥足珍贵。我们都曾问过自己:人的一生该怎么活才是有意义的?因为没有人想浑浑噩噩地消磨殆尽自己宝贵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必定与人生的价值的分不开的。我认为,人生在于“穷”,换一种说法,是把事物做到极致。只有拥有“穷”的精神,我们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从而创造出真正的价值,而正因为我们的价值,我们的生命才有了意义。

古往今来为世人所铭记的伟人们,都有着“穷”之精神。司马迁忍辱负重,把毕生心血浇筑于《史记》的编纂中,《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我们难以想象,司马迁拜读了多少史书,经历了多少个废寝忘食的夜晚,才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如此浩繁的历史巨作。同样的,还有一生苦苦追求艺术理想,将色彩运用到极致,借油画思索生命意义的梵高;全身心投入青蒿素的研究,经历三百多次失败,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取得成功的屠呦呦......他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敬仰的榜样,是源于他们为这个社会以及后世作出的贡献。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我们不可能如此详细地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兴衰更替及生产生活;没有梵高的油画,我们将失去一次感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没有屠呦呦的青蒿素,全球将有百万人仍饱受疟疾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所以说,他们的人生应是我们追求的,有意义的人生。而这需要我们经历漫长奋斗的过程、摒弃世俗带来的杂念与诱惑、甚至忍受鸷鸟不群的孤独,这样我们才能将所做之事做到极致,价值便会孕育而生。

反观当代,“穷”的精神竟显匮乏。近日留守女生选择北大考古专业的新闻引起热议,高达半数的人认为她的做法是在葬送前途。这一事件引发我们对现今一种社会现象的思考:高考生选择热门的计算机、金融等专业成了一种潮流,基础学科等领域缺乏人才。著名院士施一公曾对此发表评价:“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国家出了大问题。”大多数人之所以如此选择,不过是因为从事这些专业方面的工作可以在短时间内积攒财富,并非多少成果,他们无心把精力投入需要长久钻研的领域,因为快速收获成效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财富不应成为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纵使家财万贯,内心却是空虚的;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志向,懂得唯有“穷”才能充实自己的精神,唯有极致才能实现价值。

人生在于穷尽。生命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并将其做到极致。我们的生命终将走向尽头,但我们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不会随生命的消逝而流失,因此“穷”赋予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在于“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