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股股东及股权变动
第一股东:中信有限持有83.6%股份,另通过中信投资(其全资子公司)持有14.4%股份,合计持有98%股份。(前身为中信泰富、泰富发展)
中信集团的历史沿革:1979年成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同志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法定资本2亿人民币。2001年,经国务院同意,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截至2018年底,注册资本为2053亿元。
中信有限:2011年底,核准中国中信集团设立“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详见p88。2014更名为中国中信有限公司。
中信股份:1985年泰富发展在香港注册成立,1996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990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香港全资公司“中信(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购入泰富发展49%股权,泰富发展更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2014年四月,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北京中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唯二股东之一)与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已更名)100%股权转让于中信泰富,使其成为中信有限的单一直接股东。
2014年,中信泰富更名为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新的中文股本简称“中信股份”,其股权结构为:
中信荣盛有限公司29.9%;
中信生星有限公司48%;
Dunearen......Ltd 0.23%
公共股份21.87%
关于本上市公司中信出版的下行结构:
九家控股子公司:
中信书店(100%),拥有80家分公司;
经济导刊杂志社
中信云科技
信睿宝网络
信睿文化传媒
中信楷岚教育科技
上海中信大方文化发展
日本中信出版社
中店信集商贸有限公司
五家参股公司(长股投):
上海财金通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7%)
正信咖啡有限公司(50%)
中信文化资本管理有限公司(30%)
睿宝金服金融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中信信托99%),提供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服务。
宁波中信文化(69.31%)
两家分公司已注销
主业描述
图书出版——流程及成本:
上游
1.纸张及印刷成本(p194):采购量最大单价最便宜的是纯质纸(218元一令,年采购40万令),注意铜版纸采购量第三,但单价是最贵的;其次贵的是胶版纸。这种无特色的标准品基本上没什么花头,前五供应商的总占比也很低。
2018年采购纸张总成本为1.15亿,占主营业务成本12%左右。(估算,因为这些极可能作为入库原材料,而不会立刻结转成本)
2.印装服务费
精品少儿类的成本是全包本印刷模式,所以印装采购费极可能逐年提高。(精品少儿图书是后期营业增收的重要切入点)
2018年印装总成本为2.35亿,占主营业务成本24%左右。(同理,仅将该数字与当年报表数字9.7做一个直观比较)
3.版税购买(分为个人及向代理公司购买,根据IPO文件显示大部分是向代理公司购买)
版税的种类:预付版税(计入成品),首印版税(计入成本),定量版税(计入成本),销量版税(预先计提并将之计入成本)。一般有60-90天的账龄。
2018年版税购买共计10亿左右,远超过报表数字的原因待查。(无形资产数字仅有0.6亿元,所以数亿的差额到底是记在什么科目上的?)
数字备忘:购入版权10.4亿,印装服务费2.35亿,纸张成本1.15亿,主营业务支出9.71-10.4-2.35-1.15=-4.19亿。即使纸张全部入原材料库存,也有3亿左右的差额。
一般占总成本的18%—20%(码洋还是实洋?)
编辑薪酬(最主要的人才资源)
人工薪酬备忘(虽然是费用,但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下游
销售渠道:
网上代销(前五大:京东、当当、亚马逊-、北京网阅文化、武汉华润文化)
营收:5.68亿(35%)-年报总收入16.34,毛利率40
销售折扣:52.82%
退货率:
网上直销(天猫京东中信专营:只出售本集团书籍;天猫京东中信旗舰:兼代售其他出版社的产品、其他平台)
营收:3.5亿(21%)毛利率30
销售折扣:53.34%
线下代销(前五大:新华文轩、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中信银行、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
营收:1.5亿(9%)毛利率47
销售折扣:59,75%
线下直销(机场、写字楼、城市店)
营收:1.8亿(11.25%)-机场店的贡献率各方面都比写字楼和城市店高 毛利率52
销售折扣:80.4%
其他渠道:3.86亿(23%)电子书38,运营商阅读商品24,其他搭头类的忽略不计(如策划推广等)
主营产品毛利率方面在A股可比上市公司中属于第一高的。
主营业务细分类型备忘:
[if !supportLists]l [endif]图书出版及发行(按照品类来说经管社科是中信yyds,少儿也许是下一个引爆点,数字阅读的期待性并不是太高。)
经管社科:54.67%(毛利率43、38)
少儿:12.2%(毛利率34)
文学:6.6%(毛利率39)
数字阅读:3.42%(毛利率32)这块赛道如能扩张,则是非常大的阶段性胜利
书店零售及文化增值:23%
存货减值备忘(在途及委托生产基本类似)—
期刊杂志等:全额计提(期末库存=废纸)
入库一年出版物:不计提
入库1-2年出版物:15%码洋
入库2-3年出版物:25%码洋
入库3年以上出版物:35%码洋
折旧备忘(不太重要,轻资产才0.16亿)IPO文件第351页懒得摘录了)
关联交易描述(根据IPO数据描述,占比和影响皆较少)
中信机场店的转租(将租金成本转给中信股份,由其承担其最重的成本部分),但该业务2018年已经取消。
利用公司的机场渠道优势未中信集团、中信银行提供广告业务赚取费用。
为中信集团制作内刊。
将《经济导论》这种高逼格低受众的杂志卖给中信集团及其他关联企业。
与中信银行进行一些没什么大卵用的预授权免费借书、积分兑换图书等活动。
与上海财金通教育投资公司开放CFA、ACCA课程视频使用权限等一系列高逼格的产品。
睿金宝以自有渠道代销上市公司的有声书、电子书产品等。
城市文化体验店里的咖啡机采购之类的搭头。
中信银行的资金往来。
关联销售和采购的数字都在2%以内。
与以上关联方形成的应收款(含其他)余额800万,应付款(含其他、合同负债)余额845万元。
风险预测:
所得税减免优惠到2023年度结束。
应对:真金不怕火炼,这是管理层的问题。
整个实体书市场的系统性萎缩。
应对:也许线上销售的快速增长可以抵消这种因素。
自营数字化阅读的研发费用。
应对:无解。个人不是很看好再多一个高逼格低流量的阅读平台(看看豆瓣阅读的下场,为了资本和流量已经快降格为古早晋江的格局了)
实体书店的成本费用和后疫情时代的恢复
应对:前者无解,后者大环境已经做得够好了。
少儿类图书不可避免的高成本(童书的精装远远超过一般书籍)
行业地位的禁锢(一句话描述:一个永远也出不了龙头的混乱而丰富的宇宙)
应对:深耕细分市场,经管类的图书占据了市场绝对地位,但“小而美”并不是资本增殖所需要的标签。所以量已经能看到天花板的情况下,能否进一步提价是关键。
中信书店的房产租赁费用:同新华书店最大的不同,87家中信书店全部无自有产权,全都是租赁资产,而且因为品牌定位的关系,全都选取租金较高的机场、写字楼等,所以销售费用特别高。2018年前都是同业的一倍多。(18.8%,行业平均9.04%)
租赁费2018年为0.8亿。
少量的文创产品、精品咖啡、合营的高逼格日本书店(茑屋)、网上教育(授权代理的ACCA和其他高逼格金领教育)聚集的流量和转化率依旧令人无法确定。
所以中信出版的模式很简单,从资产负债表上就能看出:轻资产快周转。现金和存货占据了有效资产的半壁江山,应收款由于交易方的商业地位应该也比较靠谱;对外投资还算谨慎,亏损也在合理范围内。
存货及其周转率是重要的考量点。
但最重要的一点,赛道并不好。新华文轩、凤凰传媒等同行也会隔段时间推出某些爆款,但其利润引爆点就跟所有的文化产品一样无法预测。定价有天花板,经济社科类读者的高品位并不能转换为更高的书籍价钱(对比一下言情小说和人类简史的价格,其差距并没有它们之间的逼格gap那么多)虽然我万分欣赏中信编辑选题和版权的眼光,如《乔布斯传》乃至更早的经典之作《谁动了我的奶酪》,但还是一句话,优质的出版社也许可以拥有业内口碑和对作者的某些议价权,但对消费者而言,品牌黏性还是非常有限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门槛相对较高(只是相对),但竞争依旧激烈且利润率缺乏引爆点的赛道。中信无疑是其中值得信任的优秀企业,商业模式也能确定其利润增长符合DCF现金流的平稳预测:
2020年度预测净利润(扣非)2.40亿-(实际数2.55亿)
2021年度预测净利润(扣非)2.88亿
2022年度预测净利润(扣非)3.45亿
按照公式来计算:PE15*2.8亿=52亿/股本1.42=37元。
37元打六折=22元左右
愉快结束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