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建构No.5》如何建立信任关系?


个人成长建构师之路 第5篇

信任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借助《心灵捕手》的演绎,来阐释信任关系建立的全过程,我们将更加直观的看到什么叫心理防御,什么叫面具,什么叫真实自我,以及人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可能放下防御面对真实自我。如果还没有看影片,请不要急于阅读本文。

扫描下方二维码,输入密码:5ps2,即可下载观看影片。

https://pan.baidu.com/s/1fpZnArRe2fM9pGSWTQhExw (二维码自动识别)

正文:

1、信任是一种路径依赖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采用非指导性的方法来支持当事人成长。它强调个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心灵捕手》这部影片讲述的,正是一个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被治愈的完整案例。

威尔作为一个数学天赋极高的年轻人,他并没有把天赋充分发挥的意愿,即便他被麻省理工的教授发现,给他提供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但是他宁可跟他的好哥们儿在工地上搬砖,也不愿去抓住这种改变人生境遇的机会。

在爱情上,当他的哈弗女友提出要带他去新的城市生活时,他宁可放弃爱情和“娶出奇迹”的机会(女友是个既有钱又有才又爱她又没赡养负担的人),也不要离开这个城市。还有,当数学教授给他找心理医生时,他也总是用攻击嘲讽戏弄的方式,让几位心理医生气的夺门而去。

在他的内心里,他唯一信任的生活方式,就是在这个城市,和他的好哥们每天待在一起。对于其他人,他总是用富有攻击性的语言和互动方式,将其拒于心门之外。我们很容易的可以感受到他攻击背后的自卑和对自己不够好的内在评价,这种评价在处理亲密关系时表现明显。他宁可破坏关系,来保留完美形象,待在“安全”的环境之中。

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看到威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孤儿身份,和被领养的经历中,充满了被虐待的痛苦记忆。因此不论是改变环境,还是接触新人,从威尔的经验而言,都充满危险。在他的世界里,他的哥们感情是他唯一的支撑,他信任这种生活方式,依赖这群朋友。

所以当别人企图进入他的生活时,他发现令别人讨厌,或者令人畏惧,是可以保持现状的最佳方式。可以想象,一个孩子被领养虐待之后,他发现,通过表现的不友好,可以让别人失去领养兴趣,很可能是他建立这种行为方式最初的逻辑。

当这种逻辑可以让他一直和朋友在一起时,就进一步加强了他对这种逻辑的信任和依赖。但同时他选择在名校擦地、选择去名校的酒吧嘲弄名校学生的行为,也说明了他内在真实自我的渴望。路径依赖和内在渴望的矛盾,所导致的这种扭曲的行为,就像青春期的男孩子,用欺负女生的方式来表达好感一样。喜欢却在破坏,向往却又否定。

2、威尔的新朋友

在威尔的世界里,几乎容不下新的朋友和新的生活方式。因为每当关系建立之初,就被他用“三分钟搞定一个笨蛋”的方式破坏掉了。但是直到尚恩教授出现,威尔推开别人的逻辑失效了。

在第一次会谈时,威尔的不尊敬和对自己生活的品头论足,尚恩教授并没有进行自我防御,而是跟随威尔的话题,坦诚的分享自己的生活。这样威尔有了更多的表达欲望。但是当威尔用语言冒犯尚恩教授已故的妻子时,尚恩教授也直接真实地表达了他的愤怒。

这让我想起了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中第一章提到的,关于真实关系的描述:当我们刻意的掩饰对关系的负向感受时,并不会促进信任关系的建立。

令威尔意外的是,愤怒的尚恩教授并没有终止治疗关系,他在家里沉思之后,在第二次谈话中分享了自己对威尔的看法,这些看法中立而精彩:

我认识到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自己在说什麽。

如果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的诗句,但你从未亲临战阵,看着战友吸着最后一口气向你求助。

你是个孤儿,对吧?难道我会因为读过《雾都孤儿》这本书,就会知道你的生活有多艰辛?你的感受是什么?这可能吗?我不可能像你去读我写过的书来了解我;除非你愿意敞开你自己,愿意和我交流,不然我无法知道“你是谁”。

你不愿意说,是因为或许你已经被自己可能表露真实的自己给吓到了。接下来该你了……

教授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告诉威尔,他不会对威尔妄加判断,他承认对威尔感兴趣,但是他能不能了解威尔取决于威尔是否愿意与他交流。

在接下来的第三次、第四次的会谈中,双方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威尔主动开口。就像尚恩教授说的:“接下来该你了”。尚恩教授保持了他的原则,他尊重威尔的选择,也不企图在这段关系中添加任何基于自身意愿的说服或诱导。

之所以这样做,就像教练技术中所描述的:我们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尚恩教授表达了对关系关注的诚意,但是他并不企图替威尔决定或承担威尔应该承担的选择。归根结底,改变不是咨询师的责任,而是当事人的意愿。没有意愿或他人推动下的意愿,都会给当事人逃离和推卸责任的借口。因此当威尔开口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在威尔的生命中,他自己选择多交往一个真正的朋友。即便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选择将影响他的一生。

3、建立信任的方法论

威尔与尚恩的关系,并不像传统意义的治疗关系,咨询师像掌握真理一样高高在上。而是像朋友一样交流和碰撞自己的观点。信任了尚恩教授的威尔,主动的谈论自己的感情问题,打听尚恩教授太太的问题,以及他对终身伴侣的看法等等。

事实上,整个治疗过程的推动,并不是尚恩教授完成的,而是由威尔主动探索完成的。这是“当事人中心”原则的具体体现。尚恩教授更像是路上的陪伴者,或者是一个对结果不太负责任的参谋。意思是说尚恩教授并不会强迫或渴望威尔接受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威尔问道他,他会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而威尔需要在这些想法中自己找到答案。

在第五次见面时,威尔主动打听关于尚恩教授太太的事,他和尚恩教授讨论是否值得的问题。表面上看他在关心尚恩教授的经历。但事实上,威尔在起图用别人的经验,来给自己内心寻找答案。因为他正纠结于与女友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尚恩用他和妻子的记忆,分享给威尔一个自己的价值选择。威尔听后满面敬意。

在信任的环境中,当事人敢于谈论自己的价值取舍,谈论自己真正担心的话题。这些话题关乎内在的自我评价,对外部的评价也极为敏感;这些话题不会轻易示人,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自己真实想法,而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这些话题是真实自我的渴望,是抛开所有面具行为之后的内心呐喊。

解决这些话题就是做真实自我的开始,就是走出心理防御面具的具体行动。在推动这一行动发生的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是想办法建立这种信任关系,当事人的责任是借助这个可以信任的人和环境,想办法找出问题的答案。

在影片中,尚恩教授用到了许多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初次见面时,他便真诚的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在交流中他们一直保持着平等的关系,从未高高在上的告诉威尔因该怎样做;他积极关注威尔谈论的每一个话题,认真讨论话题背后所涉及的观点,不论是谈论自己的画作还是威尔的女朋友。在整部影片中,尚恩教授对威尔的接纳,也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在他这里,威尔永远是来去自由的。

在这样的信任环境中,推动当事人去体验新方法,将变的更加容易,而新方法将改变之前的路径依赖,让当事人看到心理防御模式的局限。威尔选择尝试在感情上更进一步,选择更好的工作,所有这些选择,都是在信任环境中,与信任的人闲聊中发生的。

也只有在充分信任的环境中,威尔才能彻底放下防御,看到那个受到惊吓和虐待的,充满委屈的自己;才能让他在面具背后走出来,并接纳这份脆弱成为自己真实的一部分。痛哭之后的威尔,在后面的故事情节中,面部表情平静柔合了许多,那种玩世不恭的状态,或者说面具,在他身上消失不见了。

4、自我疗愈的思考

影片中威尔是一个理想化的幸运之人。他有数学天赋,被大学教授发现,才得以遇见尚恩教授;在最纠结的时刻,他的朋友说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听到的劝告,让他离开他们追求更好的人生。推动他完成了重要的转变。

现实生活中,我们未必能遇到这样的咨询师,也未必能有这样珍贵的友情,当然也未必有这样卓越的天赋。但是作为个体的存在,我们依然需要走出心理防御,做更好的自己。因此通过这部影片的启发,我想一个人至少要有两个起码的心理意识:

第一,我们要对自己的内在真诚。如果没有像尚恩教授这样的心灵伴侣,至少我们要自己对自己能打开心扉。向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像内在住着一个完全接纳自己的人一样。他倾听我们的想法,关注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不会用任何的评判来否定自己,向我们提供不同的视角。

他是我们内在的一面镜子,能帮我们看到自己,与真实的自己对话。而不是封闭、割裂、压抑内在的真实自我。我们能听到内在的不同声音,就意味着我们对真实自我最求的开始。就像基督徒独自向上帝祈祷时,毫无掩饰的诉说自己的痛苦和自我否定一样,这种内在声音的流露,将启动我们前面文章提到的目标牵引机制,让我们开始走向更好的自己。

第二,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囚徒和他人的狱卒。我们的认知不但会限制自己,也会限制别人。影片中威尔的死党推动威尔离开自己是,浪漫理想的朋友。现实中多数人,更愿意做我们的狱卒,给我们贴标签,甚至不愿意别人的发展超过自己的预期。当超过时,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来自外界的阻力而不是推动力。

这也印证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俗话。不是外来的和尚有多好,而是多数人根本不想给身边的和尚机会。因为在他们心目中,你的本事已经被贴了标签,限制在了一个他给你设定的框架之内。超出了这个框架,便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自我改变的动力,要靠内在的意愿度和自我评价系统,而不能依靠外在评价系统。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越是活出真实自我的人,越倾向于看重自评而看轻他评。但很难说是因为看重自评才活出了自我;还是活出自我之后,才开始看重自评。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5、信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不论是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尚恩教授与威尔从相遇到相惜的过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人交往的典范。即便不是一名专业的咨询师,也可以像尚恩教授那样,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

这种信任关系可以让我们身边的人更加自由真实的做自己。而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可以选择做真实的自己时,并不会变得更糟,而是会更加倾向于主动寻找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办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会变得更强,与环境相处的方式会变得更加灵活。

用建立信任的方式与人相处,我们会更加轻松地与他人形成合作,点燃他人成长的热情,让关系更富创造性。这一切的好处,最终都会反馈给关系的双方。他人在这样的关系中变的更加积极,而我们将变得很轻松高效。

叶上闻

公众号:生涯叶上闻

2018年7月2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建构No.5》如何建立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