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九上第三单元解读(一)

    统编教材九上第三单元,是以古代记游散文为主体,包含有唐诗宋词共同组成的单元,各篇目的作者在描摹山水之美中抒发自己的志趣抱负。学习本单元,一是要做到了解古代写景记游散文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情怀追求;二是要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代诗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三是要把握课文的主旨,研讨重点难点问题;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引领学生,走向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注意比较实词古今异义的差别,积累常用的文言虚词,注意其在表达语气关联文意方面的作用。积累阅读唐诗宋词,强化名言警句的内化。实践写作活动则要围绕“议论要言之有据”的主题来开展。

    王荣生教授:“在我看来,语文教师的阅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构建”着学生的阅读方式,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阅读方式。教阅读就是教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源于体式。”【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岳阳楼记》是一篇景物之美、立意高远的千古名文,作者范仲淹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继承了爱国诗人屈原、杜甫等人的忧国忧民传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至今仍然激励人们奋发有为。“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概括出本篇文章的核心。学习本文,要理解体会文中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从而领悟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品德。教师教读引领课学生,感受文中语言表达的,排比对偶,铺排造势 。

    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这篇千古美文,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开篇切入正题,叙述作记的本末缘起,寥寥数语,简练而又生动的描绘了洞庭湖湖光水色,借“然而”由单纯写景到情景交融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3、4自然段是排比段,用四字词语,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描绘了具有鲜明色彩的一暗一明的对比意境,借此引出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景与情互相感应,可谓写景铺张,抒情真切。第5自然段兼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和惆怅悲沉的抒情。多种写法巧妙转换,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往往感物而动以物与己而悲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为天下人民幸福出力的政治理想。表现的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显示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震大千而醒人智,承千古而启后人。他们将山水、政治、情感、理想、人格都熔于一炉,用纯青的火候为我们铸炼了一面面照史、照人的铜镜。”

《醉翁亭记》问世,就被天下传诵,它的思想成为文化符号,也成为众人的精神家园 。苏轼、黄庭坚把它改写成词。欧阳修运用“骈散结合,音韵相和”的文字创造了“醉翁文化”。

    从初中与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来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联系这两篇文章,看古代士大夫阶层的有识之士,他们多徘徊流连于忧乐民心的精神家园。学习时可反复吟咏,体会作者字字珠玑的体例技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醉翁亭记》中的滁人游乐,太守宴乐,众宾欢乐,太守醉乐,最后按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的顺序一气呵成,层次分明的展开一幅幅画面。学习时可在朗读中感受这三段之间的衔接关系,按照时间顺序写山间朝暮及四时的景色,进一步按时间顺序的表达。课文的“也”字体,至善至美,要在想象联想,细致感受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三乐归一的“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表达出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情绪,又含蓄流露出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统编教材九上第三单元解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