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牤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鲁西南农村,收音机里播放的长篇评书《杨家将》是很火的。一次半小时的评书,一般的人们都是放下手头的活,聚集到收音机旁,认真听。在评书中有一回是《巧摆牤牛阵》,大致说的是假死的杨六郎化妆成与其相貌相似的仁兄弟任炳,到北国贩牛,困到瀛洲,韩昌兵临城下,杨六郎摆出牤牛阵击退辽兵。《巧摆牦牛阵》中的“牤牛(拼音māng niú )”,《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方言,公牛”的意思。它也是鲁西南还有其他某些地区方言里常讲的词语。

2021年5月拍摄

鲁西南牤牛体躯高大,结构匀称,健壮威武,被毛从浅黄到棕红,以黄色居多,鼻与皮肤均为肉红色,部分有黑色斑点,多数牛具有“三粉”特征,即眼圈、口轮、腹下为粉白色。牤牛的牛角多为“倒八字角”或“扁担角”,牤牛头短而宽,前躯发达,颈部短粗壮,肉垂明显,肩峰高大,胸深而宽,四肢粗壮,为役肉兼用。

2021年5月拍摄

《周礼.地官》记有“凡祭祀,供其享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首次提到曹操破袁绍之后“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已用牛耕田;在宋朝私自宰杀牛是犯法的,《宋史》曾记载天长县令包拯审判一盗割牛舌者又来告人家私宰耕牛的案例。长篇评书《岳飞传》中救过岳飞一次命的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纲也写过一首《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2021年5月拍摄

如今,农业实行机械化了,牛耕田的时代即将过去,但牛在我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需要我们将“牛”之“勤劳”寓意继承发扬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西南方言杂谈-牤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