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类比推理:小学数学课培育创造性思维的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他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基础教育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殷切期望。

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相比于以“验证结论”为目标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更侧重于产生新概念、新认识,形成新联想,这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充沛的想象力。但反观基础教育,教师往往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局限于逻辑证明的训练,学习过程则采用死记硬背、单纯记忆、机械操练的方式。对此,史宁中教授的一段评价非常中肯:“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而弱于归纳能力的训练,给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如何“从娃娃抓起”,让学生的学习实现“从0到1”的突破?类比推理能力就是史宁中教授提到的“归纳能力”的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类比推理的内涵及价值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所谓类比推理,是指由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这一前提,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也称类推。类比推理通过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没有经验过的东西,是一种横向的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从类比推理的概念描述中不难发现,小学生类比推理的形式表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即直觉、猜想、比较、顿悟、想象等,并具有四大性质:一是或然性,由于类比推理是一种假设、推测,并未得到数学的证明,因此结论不一定为真。二是灵活性,类比推理能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进行思考、联想,能帮助学生勾连新旧知识的联系,能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因此具有比较强的灵活性。三是创新性,类比推理作为一种思维形式,虽然结论没有得到确认,却有一种潜在的可能,是新命题、新结论的萌芽,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四是科学性,类比推理是以两个或两类对象的部分相同属性为前提,以已知事实为基础,因此推理过程是有根有据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毫无根据的猜测有本质区别。

(二)类比推理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

1.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建立新旧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多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呈现。当学生面对某一类并非完全陌生的新知识时,可以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猜想、验证、判断等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认识,同时将新知识、新方法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类比推理可以发挥“组织”的作用,在知识方法间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知识与方法的正向迁移。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实现触类旁通

类比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本身具有逻辑性、确定性;其推导过程具有猜测性、灵活性;其推导结果具有或然性。帮助学生掌握类比推理的方法,让学生循着类比推理的逻辑展开学习过程,能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形成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意识与能力。

3.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打破思维定式

类比推理的核心就是“发现”,是在猜测联想中发现新的概念、规律与方法。基于类比推理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教师将不再采用“形式化的授课形式”,而是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转换思路,摆脱思维定式,始终以“发现者”的姿态探索未知领域,学习方式得到改善与优化,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真正从“学会”走向“会学”。

4.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孕育创新人格

注重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既需要科学严谨的推理证明,也需要灵动关联的“从0到1”的发现创造。在“从无到有”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追求真理没有平坦大道,需要具备不畏困难的勇气、无穷的好奇心以及持久的耐心。

二、提升类比推理的教学意识

(一)在概念类推中建立结构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数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统计与概率的概念等。这些概念内部存在着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思想进行探究,能有效促进概念的认知与迁移,形成“概念结构”。例如,“认识多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范畴数概念教学的最后一个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万以内的数”,遵循“形象实物——半抽象计数器——纯抽象的数”的过程,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因此,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建立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的概念。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进率规律进行类推: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从而完成“百万”“千万”“亿”的建构。然后再到计数器上数一数,体会从“个”到“亿”间每个计数单位的意义及计数单位间的联系。类比推理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加充分感受数的大小,沟通“数级”间的联系,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二)在规律类推中产生突破

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索规律,能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观察、分析、联想、发现的过程,探求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学生已经通过“动手做”及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等方法获得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规律,在探究“分数除以分数”时,教师除了可以创设“分果汁”的问题情境,以此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可以直接提问:“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吗?先试着算一算,再在图中分一分,看结果是否相同。”这里的类比推理,是在同类对象间进行的,虽然有所跳跃,但可以通过分数与整数的计算方法找到分数除法的规律,帮助学生产生思维突破。

(三)在关系类推中实现转换

小学数学中包括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在研究关系时,一方面要通过抽象提炼模型,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类推让学生触类旁通、深化理解。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96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1/3,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这道题是“和倍”“和比”关系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学习的“和倍”“差倍”关系,让学生在类比推理的过程中,通过“找出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决问题,在对比沟通、类比迁移的过程中由已知到未知,实现思维转换,逐步解决问题。

(四)在思想方法类推中激发联想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思想方法,并通过思想方法类推发展智力、提升能力。例如,“转化”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学生在三年级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利用小的面积单位密铺得到图形的面积,即长×宽=面积。在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的面积时都可以将“转化”思想类推,从而得到新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指导学生抓住问题本质,让学生通过一个思想方法学会一类问题。

三、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寻找类比对象,在直觉猜想中促学生顿悟

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在前提材料不充分情况下的猜测活动,正是猜测超出了旧有知识的范围才具有创新性。1类比推理首先要鼓励学生通过寻找类比对象,自由思考、大胆猜想、形成新思考。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率”,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先算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即(6+4)×24=240(根);先算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即6×24+4×24=240(根)。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两种算法的结果相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个算式,结合前面学习的运算律,你有怎样的猜想?学生发现: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这应该也是一个运算律,是乘法分配律。学生以之前学习的交换律、结合律为类比对象,并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乘法分配率”的直觉猜想。在这里,类比对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是具有关键性的启发信息,猜想虽然没有经过验证,却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二)大胆探索实践,在对比验证中促品质提升

通过类比得出的猜想是不严谨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实践验证。依然以“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当学生得出“乘法分配律”的猜想后,教师继续追问:乘法分配律成立吗?我们可以怎样验证?在挑战性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学生想出举例验证、画图验证、意义验证等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验证逐步获得对前期猜想的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能充分经历验证过程;教师要提供学习工具,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选择不同的策略方法;教师要善于观察提炼,发现不同的验证方法,在多样呈现中聚焦核心。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不武断下结论,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在学科学习中。

(三)倡导多元表征,在沟通关联中促思维发展

以类比推理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结论,掌握各种验证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打通不同方法间的关联,提升理解力。因此,在经历“类比推理、形成猜想”“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多元表征、深化理解”。依然以“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乘法分配律既可以用语言表达: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还可以用符号表达:(a+b)×c=a×c+b×c;更可以用图形表达。这几种表征方式虽然形式不同,但意思相同,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的相互沟通,既体现了演绎证明的过程,让学生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在沟通关联中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引导学生采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教与学方式,又依托数学学科教学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注重类比推理:小学数学课培育创造性思维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