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大先生”

      民国是个动荡不安风起云涌的时代,是个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时代,涌现出了一批真才学、真性情、真境界、真风骨的学人名士,诸如梁启超、陈寅恪、蔡元培、胡适、鲁迅、等等。

        我对这些名士早有耳闻,但不深入,认识他们大多来源于课本,电影,纪录片。《民国大先生》一书让我对这些名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甚至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么多大先生中,我首推鲁迅。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一直管鲁迅叫“大先生”,二弟周作人则叫“二先生”,当然这只是一个巧妙的偶合,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言鲁迅和毛泽东这两个人对现代中国有者极其重要的影响,故而鲁迅不仅仅是朱安口中的大先生,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先生。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当然是《故乡》,尤其是“吃瓜”的猹,究竟是何种生物?让我很是好奇,亦希翼在某个月夜也碰上这物,虽不能像闰土般举叉刺猹,若能远远地看看也好,对来自乡村的少年闰土,还惊叹于他能够捕捉各种鸟雀的技巧。总之这篇课文给我留下的尽是美好与遐想。后来才知道课文是经过删减的,未提及成年闰土的故事,和他那句“老爷”,以及“手制的偶像”一段。读课文时还是小孩呢,怎么也不明白,能写出这么有趣文字的人,是怎么和“思想家、革命家” 等称号联系上的。后来学了他更多的文章,看了他诸多作品,才发现他被称为思想家,革命家是当之无愧的,他手中的笔就是革命者手中的枪炮,对腐朽的黑暗势力猛烈抨击嘲讽,对落后愚昧的国民性充满批判,但是批判的表象下又是深深的同情,从下层民众如“华老栓” “祥林嫂” “阿Q到旧式书生“孔乙己”,又或是新式知识分子如“魏连殳” “涓生” ……现在的社会依然不乏鲁迅笔下批判的人物,鲁迅的精神依然不过时,我们仍然需要从鲁迅的文本中寻求鞭挞。

      到了后来再深入了解鲁迅时,发现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当过老师,后来又断断续续地在大学教过书,这么说和鲁迅还算是同行哩,鲁迅是相当爱护、珍视年轻人的,当年他在绍兴教书时就大力支持学生们办《越铎日报》,后因军阀威胁恐吓才作罢。到了两江师范学堂时,还曾经和守旧、阻碍学生接受新式教育的夏振武发生过“木瓜之役”的论战。

      后来他的学生在三一八事件中遇害,他也曾为其撰文——《纪念刘和珍君》。他还无私地帮助了许多的青年作家,例如萧红,鲁迅不仅仅是帮助她在文坛扎稳脚跟,更是在生活上的关怀,萧红常来鲁迅家,在她出现感情困难时,鲁迅也曾资助她出国散心。鲁迅不仅仅是小学课本上的 “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更是一个关怀学生的教育者,这一点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扣开沟通的大门,建立与学生的情感联结,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是“做题家”。不应当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成“材”,而要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要他们更好的生活,“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是鲁迅的愿望,更应是一名教师的愿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中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