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7

量策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策划,即一种策略、筹划、谋划或者计划、打算。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周密、科学的预测并制订科学的可行性的方案。

对于充满智慧的现代人来说,凡事做之前盘算一番,厘清一下心中的小九九,权衡利弊得失,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这些年,各类关于攻略的APP和公众号就非常红火,大到出个国,小到炒个菜,都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大师,专家粉墨登场,为你详尽解答,排忧解难。

人们为什么要关注这些公众号和APP,就是因为做之前要学习,以便能正确实施,不至偏离方向或尽可能少犯错误,这就是策划过程的一部分。

凡事不知何来,不知所往,随遇而安,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佛系青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太多。



质量策划,也就是策划的一种,无非是对质量管理方面的事情做一个统筹考量,明白目的,收益,风险,过程,资源和异常处置方法等。

说白了,就是明确如何获得收益,同时减少风险。跟其他的策划过程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针对的对象为质量相关的事务而已。


当然现实中的情况是,人们的习惯是追逐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名词而对其本身的意义不求甚解。

比如,一提质量策划,马上就有人接上话,“是呀,是呀,APQP嘛,这可是个好东西”。

好像APQP就是质量策划的代名词,掌握了这个词就瞬间占领了知识的制高点。

尤其在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中,不管是外资、国有、还是民营企业,不讲一下APQP,都不好意思跟大家打招呼。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天资愚努,多年前我开始自学品士出版的5大手册时(那是系统还是QS9000),实事求是的讲,第一遍根本是不知所云。到后来,每一本书都是翻了至少3遍以上,并不断的结合工作实践加以揣摩,很多年以后才敢说稍有理解。


而不象现在,是个QE都敢跟你讲5大手册,虽然很多人事实上连书都没有翻过。

我并不是说5大手册不好(事实上,是很好),只是相信大道至简,如果把握住质量管理的要义,哪怕没有一些光彩夺目的名词来加持,还是可以取得想要的成功。


同样的,我也非常反感有人经常弄一些似是而非的名词和术语来彰显个人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最常见的就是有意无意的来论证什么是QA(质量保证)和什么是QC(质量控制)的人。对于那些真心求教的人,我会诚恳的请他去看ISO9000中关于这两个词的定义,然后再告诉他其实这个就是闲扯淡。对于那些不懂装懂还自以为是的人,只有一个字“滚”。


说回来,质量策划。

任何活动其实都或多或少有个策划的过程。

任何质量活动也是。

只是策划的深度和广度,具体的表现形式不一而足。有些需要洋洋洒洒,“罄竹难书”。有些只要眼珠一骨碌,就已了然于胸。


Quality Planning

Part of qualitymanagement, focused on setting quality objectives and specifying necessaryoperational processes and related resources to fulfill the quality objectives.                

——《IS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质量管理中的所有活动,都可以有也应该有质量策划活动。

大的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制造过程的铺设,小的从一个生产质量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质量策划过程。


APQP只不过是关于一个具体产品的质量策划过程而已,充其量也就是个项目的质量策划过程,并不是质量策划的全部。

而在庞大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比其涉及面更广,过程更复杂的质量活动俯拾皆是。

不了解这一点,对质量策划就会有一个天然的误解,对戴明大师的PDCA也就永远停留在一个似懂非懂的地步。


当然,大家关注最多的还是关于产品的质量策划。

我也不能脱俗,所以今天也说一下关于产品的质量策划。


01 质量策划的目的

 

APQP中关于产品质量策划的益处: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

避免晚期更改;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这话正确,也没有什么新意。

其实,跟所有的策划的目的一样,质量策划的唯一目的就是明确目标,并提供实现目标所需的质量活动的行动路线和指南。

除非是心态阴暗,这个行动路线理所当然是成功通往预定质量目标的路线。

蓄意使其失败的策划叫阴谋。


而好的策划能带来什么效果呢?

有的放矢(目标清晰);

行动路线清晰(流程连贯);

资源充足(5M1E绰绰有余);

责任明确(各司其职);

控制要求,措施明确(实时监控);

应急反应明确(最坏的结果也有备无患)。

简单点说就是将5W2H(何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法,做何事,做到到什么地步)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将事情安排的妥帖的结果是什么呢?

防止犯错。或者至少防止防止犯大错,并少犯错。

而防止犯错和少犯错,才能多快好省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质量管理中,这种防止犯错的专业术语叫做缺陷预防。


产品质量策划是缺陷预防措施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02 产品质量策划活动的内容


这里当然可以直接照搬APQP书中的任何细节。

1.0 计划和确定项目

2.0 产品设计和开发

3.0 过程设计和开发

4.0 产品和过程确认

5.0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但我们也可以用更浅显的语言来说这件事情。

从根本上来说,质量策划就是明确目标,并明确目标跟现实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弥补差距的行动方法。

目标就是客户对这个产品的要求,当然因为组织本身跟客户之间对产品认知的差异,客户的要求通常需要转化为内部的控制要求。


而差距通常来自于三个方面:

认知差异。即对客户的要求缺乏理解。有时是无意的,很多时候也是有意的。

设计差异。即设计不能完整,充分的体现客户的要求。比如说虎门大桥的涡振,可能大桥管理方希望摆个“水马”什么的也无所谓,但目前的设计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过程差异。比如说样品还可以,批量生产中完全乱套。过程能力的缺乏导致的质量差距是质量管理中最持久,最难缠的问题之一。

运作差距。各种完美的初始设计在实践过程中慢慢面目全非。“物是人非事事休,质量欲哭泪先流”,大抵如此。


基于此,我们也可以通过为下面几个问题寻求答案来了解产品质量策划的内容。


要求。

客户的要求是什么(外部标准)?

转化为内部的控制要求是什么(内部标准)?


产品和技术能力。

产品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DFMEA)?

如何从设计上实现要求并规避这些问题(产品设计开发)?

技术上能否满足这些要求(PPAP-产品验证,确认)?

 

过程能力。

生产中产品和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典型的问题(PFMEA)?

如何从技术上实现产品要求并规避这些问题(过程设计开发)?

过程能否满足这些要求(PPAP-过程能力验证)?


产品和过程监控。

如何保证产品持续符合要求(控制计划)?

如何保证过程持续符合要求(控制计划,SPC过程监控)?


监控有效性。

测量系统是否符合要求(MSA)?


有问题时怎么办。

应急措施 (控制计划)


其实,整个策划过程就是为上述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

将这些答案形成文件,然后配以必要的表格和记录,就是一套完整的产品质量策划文件了。


03 产品质量策划的流程


指定负责人。

“冤有头,债有主”,跟干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带头大哥是必须的,且很重要。

这个人来自哪里不重要,项目组,质量部,技术部都可以。重要的是有能力(也包括授权)动员整个团队的人员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组织小组。

这是一个跨功能小组。但不要形而上学,非得几大常委全部到齐才算。不管人数多少,只要保证能通晓工程、制造、材料、采购、质量、销售、现场服务、顾客的诸多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当然,正常情况下质量部门还是要派要员参加的,毕竟,质量策划嘛。


制定明确的时间表。

需要明确任务,负责人,时间点,监控方法等,跟正常的计划书,项目表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确定顾客要求。

在产品项目的最早阶段,对产品质量策划小组长而言,重要的是识别顾客需要、期望和要求。

方法很多,也可以不用任何方法,弄明白客户要求就可以。

但客户的要求一定要形成文件。


转化为内部控制要求。

QFD是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技术,但普通人不太容易掌握。

简单点话就直接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要求。


客户收到产品是,首先看到的是包装。所以需要包装规范(包括标签等)。

拆除包装后,客户看到的是整个产品。所以需要成品的品质标准,这包括尺寸,功能,安全,环保,可靠性,外观等。

然后回到公司内部。每一项来料都要有明确标准,包括外包制程。同时每一个工序都要有明确的标准。


理想的模式是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一份完整的标准书。这个有点难,但应该大有用处。


为这些要求(标准)建立合适的检测手段。

最终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手段就是检验和测量。

你可以配置专门的或通用的探测装置和测量工具,当然也可以利用人类的感官(适宜的情况下)。无论是何种测量装置和手段,都必须具备必要的精度,准度和稳度。

这时,MSA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法。


产品设计开发,产品确认和验证。

这个5大手册中的APQP,PPAP中讲得很详细,直接看教材更好。


过程设计开发,过程确认和验证。

这个5大手册中的APQP,PPAP也讲得很详细,直接看教材更好。


当然,在上述2个阶段,同步工程是一个很流行的名词。也就说产品,过程同时进行设计和开发,时间上并没有严格的先后之分。


生产系统设计开发,过程确认和验证。

这的生产系统说的是说从接收客户订单开始,一直到客户交付。

组织需要从这个系统中识别现行的生产系统是否支持该产品的正常营运,比如物料BOM是否正确,各类生产指令是否正确无误等。


文件更新,系统固化。

当所有的策划活动完成,并从产品,过程,系统各方面都得到了验证,那么就需要将各类工程,质量,设计,生产等文件和信息固化到系统中,文件系统中,纳入正常的标准化管理范围。

至此,产品质量策划活动大功告成。

当然,质量策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及时更新也是必要的。


04 结束语

事前控制永远优于事后控制。

假定一个产品缺陷在开发阶段得以解决(预防)的成本如果是“1”,那么在生产过程得以解决(纠正)的成本将是“10”,而如果缺陷流出到顾客,那么其挽回成本将在“100”这个级别甚至更高(比如汽车召回)。

从设计开发到生产,再到被发运给顾客,产品缺陷造成的风险是呈指数增长的。

这是有名的1-10-100法则。


所以,使用什么工具和方法来进行策划并不是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是要了解为什么要进行策划,并坚定的进行质量策划活动。

谋定而后动,也适用于质量管理。


当然,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世上也没有完美无缺的质量策划,所以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及时行动,及时调整。

没有实施的计划永远只是计划,而质量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