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整本书阅读课探索

        说到整本书阅读课,我甚是头疼,症结主要在于:1、怎么找好的切入点?  2、内容庞杂怎样串连?  3、问题怎样深入读本?  4、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兴趣读怎么办?我真是太“南”了!

        《昆虫记》就是我众多绊脚石之一。说实话,我从小也不太喜欢看科普类文章,儿时看昆虫记根本读不进去,可这学期再读名著,用一个语文老师的视角来看这本书时,我发现了它妙趣横生的语言魅力,大量的拟人手法,让沉闷的科普文闪烁着语文的光芒。然,学生是怎么看这本书的呢?教学生你得先了解学生,于是在要求每天读《昆虫记》的第一周,我没有发表我任何看法,就只单纯让学生去放开读吧。一个星期转瞬即逝,当我上阅读课时,我看到同学们推进的很慢,有些学生甚至连第一章都没有读完。除却惰性问题,学生普遍反映读不进去,没兴趣。嗯,不出所料,跟老阿姨当年的想法如出一辙。所以我想,《昆虫记》的教学突破点应该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上。

      因为学校阅读课特别少,我分了好几节课才把我设计的学习任务完成。如下:

      任务1、说说你读到的有趣的昆虫,并分享为什么说它有趣?

    (这个任务其实很简单,学生在课上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昆虫,同时就给大家介绍了这个昆虫的特点。比如谁是建筑小能手?谁在新婚之夜吃掉自己的丈夫?谁最有耐心?……这些有趣的昆虫特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当他了解一种昆虫后,那种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任务2、关注文字,从描写和修辞两方面说说你能赏析(读出妙处)的语句。

      (语文的核心素养提到了鉴赏能力。好的文章一定不仅是思想内涵的深刻,还应该有美的语言表达。《昆虫记》之所以出现在语文书而不是生物书中,大概是它的语言特色吧:亲切的拟人,形象的比喻,诙谐幽默的文字带你畅游科学的海洋。这个任务我让学生以批注的方法来完成,最后全班分享。但失败的是内初班学生底子薄弱,“批注”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我没有指导,个别同学看了好几页文字也找不出一处能赏析的文字,课上就没有做到全班参与。其实我后来想,如果给《昆虫记》的语言特色写个短评这样的形式好不好呢?参与率是高了,可是学生最怕写写写,会不会更妹兴趣读了呢?当语文老师太难了!)

      任务3:小组合作,抽签选择一个《昆虫》,做一张科普海报。海报基本内容:形态、习性、本领、婚恋、繁殖及死亡、与人性的契合点……

      (做海报是学生最喜欢的,这两节课上的十分热闹,同学们的合作能力真的很强。短短几十分钟就做出了图文并茂的海报,虽然有些内容有错误,但通过活动,帮助了学生细读文章,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最让我喜欢的一个内容是寻找昆虫与人性的契合点。其实《昆虫记》里的昆虫世界难道不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吗?昆虫的勤劳或认真,残忍或贪婪,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最后的展示环节,学生太多关注在海报漂不漂亮,我也很无奈,但既然是海报,吸引人也是必要的。还好我有提醒大家多关注昆虫的特点上,但从期中考试考到昆虫的习性来看,学生根本没记住。我真的好难!)

      探索实践毕竟不是完美的真理呈现,有太多bug,但迈出这一步,我想我离真理更进了一步,或者说语文教学的探索哪有真理和终点呢?

附学生作品,其中有错的地方我们已在课上探讨,但修改后的海报没有拍照,望谅解。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昆虫记》整本书阅读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