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不会沟通而烦恼吗?运用非暴力沟通,4步助你改善人际关系

1.沟通化解危机

马歇尔·卢森堡是一个临床心理学博士,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

有一次,他到巴勒斯坦的一个难民营进行演讲。在去到演讲地点的路上,他看到路边有写着“美国制造”催泪弹弹壳插在路边。这些催泪弹是美国提供给以色列的。

等到演讲的时候,卢森堡博士听见听众席上有人窃窃私语。

翻译告诉他,人们正在议论他是美国人。这时,还有一名巴勒斯坦男子站起来,冲着他喊“谋杀犯!”“杀害孩子的凶手!”

面对一群无比愤怒、甚至是失去理智的人,卢森堡博士并没有立刻离开现场,而是与对方展开了这样一段对话。


卢森堡博士:“你生气是因为你想要我的政府改变它使用资源的方式吗?”

巴勒斯坦男子:“天杀的,我当然生气!你以为我们需要催泪弹?我们需要的是排水管,你是你们的催泪弹!我们需要的是房子!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国家!”

卢森堡博士:“所以,你很愤怒你想要一些支持来改善生活条件并在政治上独立?”

巴勒斯坦男子:“你知道我们带着小孩在这里住27年是什么感觉吗?你对我们长期以来的生活状况有一点点认识吗?”

卢森堡博士:“听起来,你感到绝望你想知道,我或别人是不是能够真正了解这种生活的滋味?”

巴勒斯坦男子:“你想要了解吗?告诉我,你有孩子吗?他们上学吗?他们有运动场吗?我儿子病了!他在水沟里玩耍!他的教室里没有书!你见过没有书的学校吗?”

卢森堡博士:“我注意到,你在这里培养孩子,是多么地痛苦你想告诉我,你所要的正是所有父母想给孩子的——好的教育,以及健康的环境来让他们玩耍和成长……”

巴勒斯坦男子:“不错,这是最基本的。人权——你们美国人不是说这是人权吗?何不让更多的美国人来着里看看你们给这里带来了什么样的人权!”

卢森堡博士:“你是希望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你们的巨大痛苦,并意识到我们政治活动的后果吗?”


卢森堡博士与对方进行了二十多分钟的对话,对方一直在表达愤怒与痛苦,而卢森堡博士既没有指责对方“胡说八道!”,也没有替自己辩解,一直认真倾听和用心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最后的结果是,这位男子邀请卢森堡博士到他家共进晚餐。

卢森堡博士认为:愤怒的核心在于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也就是说,一个人生气是因为他有需求没有被满足。

如果我们能在对方生气的时候,不将对方的这种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否认或者攻击,而是将关注点放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上,那么就能有效缓解冲突,达到一种情意相通的感受。

在与巴勒斯坦男子的对话中,卢森堡博士认真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让对方感到被理解和接纳。

在沟通过程中,对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保持关注的沟通方式,就叫做非暴力沟通。

卢森堡博士本人擅长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解决国际冲突和暴力事件。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非暴力沟通,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美好。

2.是什么导致了沟通障碍

在具体学习非暴力沟通方法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是什么因素让我们在沟通中困难重重。

试想一下:

假如你正在开车,前面行驶的汽车车窗里突然丢出来一个纸团,你会不会大骂车主“没素质!”

如果你的孩子考试成绩退步,你会不会批评你的孩子:“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次次考第一,就你不行!”

当你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你会不会想:“这是领导让我做的事情,出了问题我也很无耐啊!”

你有没有经历过,朋友跟你借钱或者找你帮忙,还特别理直气壮:“你要是不答应我这件事情,从此后我就当没你这个朋友!”

上面的这些情况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也是常见的导致沟通障碍的四大类沟通方式,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道德评判是指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就是不道德的。

试想一下,如果丢纸团的是坐在你车里的你的朋友,你还会认为他是“没素质”吗?你可能会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舒服,但是转念一想,车里没有丢纸团的地方,他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俗话说的好,如果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

比较经常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上学的时候和别人比成绩,工作了以后和别人比工资,结婚了以后和别人比房子大小,生了小孩以后又开始和别人家的小孩比成绩……这个“比较的魔咒”仿佛在一代又一代的人身上重复上演,我们痛苦不堪却又无法摆脱。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是你让我做”、“我不得不做……”,这其实是在回避责任。将自己行动的原因归结于他人的要求,其根源是并不想为这件事的结果负责。毕竟,这样做更容易些。

强人所难是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明里暗里威胁别人,如果不做这件事,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一般是处于优势的一方对处于弱势的一方使用。比如在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要求姐姐为弟弟买婚房,否则就不认这个女儿。

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的沟通方式只关注如何达到目的,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些方式可能能让你暂时获得想要的结果,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终,这样的沟通方式只会造成精神暴力,激发对方的抵触心理,对沟通造成障碍。

3.非暴力沟通

请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因为丈夫长期忙于工作而忽略自己的妻子,你想让丈夫多花时间陪你。你认为下面哪一种表达方式是非暴力沟通呢?

第一种方式:“你一天天的就知道工作,就不知道我陪陪我吗?结婚前你可不是这样的?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第二种方式:“你现在就知道天天工作,我觉得被你忽视了,你从不关心我,你能不能不要老加班?”

答案是:两种方式都不是非暴力沟通的表达方式。你可能觉得奇怪,第二种表达方式明明一点都不暴力呀!

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关键是要在沟通的过程中关注双方的感受和需要,具体有四步: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1)第一步,观察。仔细观察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在这一步最关键的是要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们现在回过来看例子。在两种沟通方式中,不论是“你一天天的就知道加班”,还是“你现在就知道天天加班”,都是评论。那“观察”该如何表达呢?

我们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这一个月以来,你每天都是晚上加班到10点才回家。”只表述观察到的行为,而不做任何关于好坏的评价。

我非常喜欢的鲁思·贝本梅尔的一首诗歌,它非常形象地解释了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论。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

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评论使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产生逆反心理。而不带评论的观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抵触情绪。


2)非暴力沟通的第二步,表达感受。

在第一种沟通方式中,妻子并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她只是一直在指责对方。

第二种沟通方式中,“我觉得被你忽视了”应该是感受了吧?其实,这也不是感受,这叫做想法。什么是想法呢?

非暴力沟通中强调,包含“我觉得……”、“被……”这种表述的语句,表达的多是想法。“我觉得……”是在表达想法,而“被忽视”反映了我们认为别人不重视自己,这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很难过,“难过”才是感受。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库,来帮助我们顺畅地沟通情感。

例如,表达积极感受的词汇有:兴奋、感激、高兴、满足、欣慰、振奋等等;表达消极感受的词汇有:害怕、担心、沮丧、生气、绝望、寂寞等等。

我们现在来想一下,正确地表达感受应该怎么说。

我们可以说“我注意到这一个月以来,你每天都是晚上加班到10点才回家。我感觉很寂寞/难过。


3)非暴力沟通的第三步,表达需要。我们的感受来源于需要。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一般来说,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或感到不舒服时,我们有四种选择:指责自己、指责他人、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第一种表达中,“就不知道我陪陪我吗?结婚前你可不是这样的?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就是属于指责他人。第二种表述中,“你从不关心我”也是指责。这种沟通方式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击,丈夫可能会说“我怎么就不爱你了!倒是你,我工作这么辛苦,也不知道体谅我!”

指责他人容易受到反击,直接说出需要反而更容易获得积极回应。

其实,批评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比如说,“你从不理解我。”表达了渴望得到理解,“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表达了重视亲密关系。

以此类推,“就不知道多陪陪我吗?”表达了“我需要你多花一些时间陪我。”,“你从不关心我”表达了“我希望得到你的关心。”

那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注意到这一个月以来,你每天都是晚上加班到10点才回家。我感觉很寂寞/难过。我需要你多花一些时间陪我。


4)非暴力沟通的第四步,表达请求。

我们需要说出具体的请求,即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不希望对方做什么。否则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二种表述中,妻子希望丈夫少花时间在工作上,就对他说“你能不能不要老加班?”结果是,丈夫确实减少了工作时间,却报名参加了一个高尔夫球比赛。

在这里要注意,提出请求,而不是命令。

请求与命令的区别是:在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目的,也是命令。比如,“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妈妈。”这就是命令。

因此我们可以说:“我注意到这一个月以来,你每天都是晚上加班到10点才回家。我感觉很寂寞/难过。我需要你多花一些时间陪我。我希望我们每周能有三天晚上在家里一起吃饭聊天。”

通过表达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们可以在沟通中关注彼此的感受与需要,减少精神暴力,达到心灵相通。

4.重新开始爱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是因为社会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

社会文化倾向于将个人需要看成是消极的,如果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就是自私的,这是文化的局限性。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局限的存在。

从现在开始,停止指责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重获获得内心的平和,点燃生活的热情。

这才是真正地爱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在为不会沟通而烦恼吗?运用非暴力沟通,4步助你改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