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近期翻译英文版《小王子》有感。

很久没有做过翻译了。上一次是毕业时翻译了四个人的论文,再往前就是翻译缅甸名著《伊洛瓦底》。大学时很喜欢干这种事,一来可以挣点外快,二来可以提升文字功底。以前翻译以新闻、公文和诗词居多,唯独没有翻译过儿童读物。

也许受限于日渐薄弱的英语水平,《小王子》的翻译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译完一章,通读之后甚是不满,总会想起上学时老师的话:“大道至简,大美至朴。”过分追求辞藻华丽并非翻译的精髓,越是经典的作品,就越是以简单的词句体现不凡。

大学时喜欢看婉约词,看纳兰容若,觉得华丽,就像精致的玉器。后来觉得一个大男人整天伤春悲秋的好不大气,隧弃之。看余华、老舍、钱钟书,一开始只觉得“这文字好朴实,像我写的似的”,后来再读几遍《活着》《茶馆》,读出了悲凉,眼泪也不自觉地流下来。

翻译《小王子》的时候,我确实也落泪了。最近让我落泪的一章,是小王子登高寻友。他朝着远方呼喊“你是谁”,大山也问他“你是谁”。小时候我经常干这种事,喜欢爬到山上大喊,与小王子的失落不同,那时候我感到满足。“大山,是唯一一个,我说什么他都会回应我的朋友”。

虽然活在人间,身处闹市,我仍然容易感到孤独,这一点从小到大未曾改变。我可能比身边的多数人都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因为这样的事情我实在太熟练了。从性格来讲,我是个外向的人,但是我并不很喜欢热闹,除非这个热闹是我制造的。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在各种聚会上,身边的人七嘴八舌互相打闹,但是我仿佛置身事外,无比孤独。以前也曾为此寻医问药,医生告诉我,可能因为你很难完全信任一个人,从始至终你最信任的只是另一个自己。

“小王子”这个形象确实和我有一些相似之处,最大的共同点莫过于一颗永远纯洁的童心。我看得到盒子里的绵羊,也看得到蟒蛇肚子里的大象,也会和花草鱼虫结下跨物种的友谊。有时候我喜欢夜晚一个人静静坐着看天,我在找一颗星星,它躲在茫茫宇宙的某个角落,那是我出发的地方,也将是我回归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