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梁老”

说起梁实秋先生,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他的名作《雅舍小品》,亦或是他那段惊世骇俗而令人平添几分羡慕之情的黄昏恋。的确,这就是梁实秋,原原本本的梁实秋,一位集众人目光于一身而又追求自我生活,淡定自如的学者。走进梁老,你会发现,他的文,他的人,都会给你一种超然脱俗、淡定自如的感觉。

俗而不俗

                             —— 读《雅舍小品》有感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雅舍铭”

最近闲来无事,翻看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一书,读后好感油然而生。大师是什么,在我看来,大师就是能于平凡处见之智慧,看《雅舍小品》中的美文,就人给这样的感觉。

《雅舍小品》如同一面镜子,人们的邪貌丑态通过它一一尽现。虽然,作者书写的不是社会政治中心的大事件,发表的感慨很多也并不是针对时事,但也正因如此,那些对于普遍人性的刻画才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在那个弥漫着战火和硝烟的岁月里,在那个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政治风云起伏变幻的背景下,捧起他的书,读之、品之,仿佛一切的轰鸣在骤然间消失,生活的节奏亦在转瞬间变得舒缓。

从作品的篇幅来说,其文多是短小精焊的美文,简洁明澈,以雅化俗,常使人读后齿颊留香。它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实的语言后面,却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它恰像两三知己灯下夜谈,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语言不多,谈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在淡淡的气氛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

说不出读他的文章具体有什么收获,只是感觉一位学养深厚的中国文人在倾诉生活,而这种生活平淡入俗,却又给人出俗的感觉。

读之,品之,无语,唯有细心感受……


英雄与美女

          ——读《梁实秋初恋与黄昏恋》有感

也许我们的记忆中还残留陆游和唐婉的身影,也许徐志摩和林徽音的蹊跷故事还在让人不得其解。才子佳人从来都不曾离开历史的舞台,更不曾离开世人的笔墨,但是往往留在人们记忆中更多的则是惋惜,是哀叹,亦或是悲剧。不记得哪位文人骚客曾经写道:“同在一片屋檐下,就不存在所谓的英雄与美女。”男子有才,女子有貌,互相仰慕对方,倒也是一番天荒地老、轰轰烈烈,熟不知,埋下的往往是失败的种子。

中华文明五千年,随随便便掀开历史的一角,聚焦不同时期的社会百态,总是自觉不觉地让我们想起这样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才子佳人,尤为适之。

然,梁实秋爱上韩菁青,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与一位四十三岁女人之间的“真爱”,让世人感受到的是,也许正如他(她)心中所认为的那样:真正的爱是神圣的,丝毫没有年龄的概念。一边是才华横溢、声名在外的清华才子,一边是红极一时的貌美歌星,两条原本不同轨道的行星却在此会合了,而那最初的起因仅仅是一次偶然的邂逅,爱情的火花从此在他们之间绽放。

可是,名人的婚姻注定是非多,尤其是故事本身就颇具传奇色彩。于是乎,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般地袭来。淡定如梁实秋,此刻的他用《谈徐志摩》中,“我的看法很简单,结婚离婚都仅是当事男女双方之事,与第三者何干?”一样的态度回告了所有的飞短流长与质疑,也许真像他在给韩菁青的回信中写到的一样:“美好的事物总会有人嫉妒”,因为他坚信“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读罢,闭眼所思,留下的确是这样一种感觉:

          感觉执着

          这份爱任凭你去挥霍

          任凭你去要求

          我还是为你执着

         不管走到了最后

         是否会一无所有

也许这才是生活——简单、自然、纯朴。用心去体会,你才会发现生活原来并不复杂,复杂的只是我们的心……

幽默与淡然的完美结合,便成一种极为雅致的文学风格,也成为先生人生态度的精粹。现如今,梁老的人生帷幕已经落下,但读其文、观其人,会有一种清新而不失典雅的感受。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与洒脱。读完梁老的人生哲学,收获的是一份宁静、带来的是内心深处呼喊——我们不是历史的奴隶。因此,我们应活在当下,带着个性的翅膀飞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让来时的岁月充满值得回味和珍藏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