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5

《且听风吟》读后感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是在高三的时候,那时只是随手拿起。在餐厅吃完午饭后就匆匆回到寝室休息,但不可吃饱就睡。为了打发这段无聊的时光,在落灰的几本书中,选择了最薄的这一本。以至于我何时购买、又何时将它放进我的书柜,早已不记得了。

第一次读时,每天只翻看几章。午睡时只记得大概,睡醒后大概什么也不记得了。这样来来回回、断断续续地,看了一整个高三。反反复复的读,又反反复复的忘记。现在想写一些读后感,却是一个字也写不出,因此又翻来重新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有一股莫名的忧伤,我也竟说不出这忧伤来自于哪里。或许是福楼拜早已死了、或于是哈特菲尔德从纽约帝国大厦一跃而下、或许是那个四指姑娘再未与“我”相见、或许是这十八天的故事太过短暂。我想,人并不是死了才可以被原谅。我想,有遗憾也并不是糟糕透顶。我想,平静的活着也是美好的。

不知道先前读了几遍。我以为那些内容,大概同高三的数学公式、英语单词一样,早从我的记忆中褪去了,也不曾带给我什么。然而今天我忽然意识到,这本书带给我的,便是极大的平静。

在“我”和鼠的车撞向围栏的时候,我们只是从车里爬出来,像往常一样在海边喝着啤酒。赔偿啦、维修啦、疼痛啦,仿佛一点都不重要。在那个夹着手袋打着电话钻着厕所的女子问我借零币时,我掏出给他,从而觉得减轻了身上的重量,金钱也无外乎是几枚沉甸甸的累赘。在我故意回答去年解剖了一头牛,不明白牛为何反复咀嚼那难吃又难看的草时,这样答非所问,仿佛距离感才是与人相处最好的模式。“‘直言不讳是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言语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何尝试都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伤害对方。最为明智的做法就是同对方保持距离,不要靠得太近,更不要动辄强加于人。在这个意义上,距离就是理解,就是温情,就是关心。”距离并不是疏离,它好像是热切关怀的反义词,但又起着和它一样的作用。

“我”在时间绰绰有余,加之无所事事的时候,常开车在室外兜风。兀自面对城市那副面孔。我认为,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出走,是浪漫的。突然想到铁凝老师那篇《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在雾起之时,独享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迷离的世界中,自己为自己导航。我在假期之时,也时常一个人出走,或是看河,或是看寺。或是什么也不看,只是走。我渐渐喜欢上了一个人的安宁时光。

但难免总是有些琐事缠绕着我,人际交往啦、班级任务啦、社团活动啦、考试啦、作业啦,如同夏日骄阳下繁茂的爬山虎,热气腾腾地、牢牢地抓着我。我也常因考试不及格而懊恼,因作业不会写而烦闷、因说错话而后悔、因失败而沮丧。而当我今日再读到这本书,这些事情好像没什么大不了。“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一切的事物,都如同风一般。和煦的也好,温柔的也罢,还是寒冷的,凛冽的。都统统会消失的。

“我并不知道这同冷静有何关系。但如果将一年到头都得除霜的旧式冰箱称为冷静的话,那么我也是这样。”如今细细想来,这样的冷静,似乎影响我很多。我好像是变得冷静了一些,也淡然了一些。这样的改变,我今天才意识到。究竟是否是这本书影响了我,我自己也不得而知。大概也不能彻底否定。“拥有什么的家伙生怕一旦失去,一无所有的家伙担心永远一无所有,大家一个样。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惶,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人是奇怪的,下雨时喜欢晴天,晴天是盼望下雨。在家时渴望旅游,旅游时思念家乡。人是浪漫的,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很精彩。不管阴雨连绵还是阳光明媚,不管是灿烂盛放还是狼狈不堪。即使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但我们还是这样活着。

此时湘潭雨落风起。

2022年11月15日星期二 晚上十点 写于湘潭大学南山阶梯教室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