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国的各位:
在我80年的人生里,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像25号中午那样,和大家一起做菜、用餐。感受到了大家扑面而来的大好青年气质!虽然只是短短的半天,但我非常开心。谢谢你们!请再来日本哟。回国路上请注意安全。保重,再会!
——田中泰子
送上我亲手制作的毛线洗碗刷和可以二次利用的垃圾袋。煎饼和糖果请在路上吃吧!
在某次x++间隔游结束之后,一位老奶奶特意早起到车站给我们送行,临分别时,她递给我们一封手写的信。
在X++间隔游不停出访日本的过程中,当地居民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位老奶奶,就是当地居民的一个缩影:从最开始对“中国人”有一些片面的想象,到慢慢与我们接触,再到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随着这些点点滴滴的转变的积累,最终,x++有了第一次日本伙伴们到中国的回访。
“BOBO每次带到日本来的朋友好像都挺有趣的,所以我也想来中国看一看。”Kenji说道。
Kenji是一家叫做foundingbase的公司的创始人,这次日本的出行成员里,很多人都和这家公司相关,一起同行的还有Kenji的两位同事Saki和Sakawa。
作为一家社会企业,foundingbase的任务是协助日本政府一个叫做地方协力队的项目,把一些大城市里的年轻人,输送到日本的乡村去做社会创新:比如有的人在乡村做教育革命,有的务农,有的酿酒,种米的,保山护林的,旧物改造的,各种各样的都有……这个政策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缓解日本地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希望可以给年轻人更多的实现自我的空间。
链接:《不守规矩的日本乡下人》
宫武和山本就是两位曾经通过foundingbase介绍去到津和野的年轻人,宫武的工作是协助推广地方的观光旅游业;山本则在当地尝试教育创新,给当地的高校和社会做链接,以便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以辅助到学校的教育。他们是这次中国之行的日方负责人。
“网上好像都看不到关于中国的一手信息,所以,我们想过来看看”,宫武简单地描述了此次出行的目的。
社会创新之旅
这次深圳之行的主题是社会创新,坐落在南山区南头古城里的“踏实游学”延续了年初和“x++”在日本的合作,做起了中国的地接。成员大仙和小神安排了满满当当的行程,其中也包括一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地方,比如深圳的城中村。
“我们不想只是让他们看到深圳最好的那一面,同时也希望呈现出更加真实的一面。”负责人梓恩在解释行程安排时,讲解了背后的理由。
城中村是城市高速发展下的民间产物。
每个地方政府对城市都有自己的规划:这块地用作科技,这块地用作文化,那块地用作经济发展……等所有的规划做完之后,那些被暂时搁置的区域,无法归类也无处可去,最后就在民间自发力量的催生下自发地形成了城中村。
在城中村,租金更廉价,生活成本更低,往往会涌入大量的外来人口。但是,大多数本地人并不喜欢那里,在很多人眼里,城中村是一片脏乱差的汇集地。街上的小朋友随地大小便;污水和叫卖声混成一片弥漫在街道,野狗乱窜,电线交织;光着上身的大叔大爷随处可见;建筑之间密不透风,不见天日……
但正是这样的一片区域,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反而成了有趣的改造对象。“柠盟公寓”是我们拜访的第一个对城中村进行处理的项目,他们通过对“握手楼”的改造,在不同的楼层之间嫁接可以联通的通道,制备公共的活动空间,并以此期望在保持原有城市肌理的前提下,把这块区域建造成一片供青年生活的活力社区。
另外一家扎根在城中村里的机构是我们出行第四天探访的“握手302”,他们也是我们在白石洲城中村的导览。“握手302”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像普通的导览员一样,带着麦克风,对着喇叭向我们呼喊城中村的故事和历史,而是让所有的同行者保持2个小时的安静,不要出声,然后,随着他们的线路浸入到当地人的世界,去捕捉当地环境里的声音。
在以往的出行过程中,同行者之间的交流是x++间隔游的常态,完全闭嘴不说,这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但是这种专注于捕捉声音的信息接受方式,却让我眼前的城中村一下子鲜活美丽了起来,仿佛整个区域都成了一件庞大的艺术品。各种各样的“生命的声音”在“蹭蹭蹭”地往外冒,在这片区域里发挥着它们的力量和生机。
很多人对于废旧事物的处理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无非是丢弃,或者毁坏,实在不行,那就把废物搁置一旁,然后自己离开。但与政府拆除重建的方式不同,“握手302”针对城中村的处理方式,却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让人感受到了“脏乱差”表象下的生命美感。
同样让人感到惊喜的是我们在顺德遇到的一个叫做“飞鼠”的机构,虽然交流时间不长,但是他们用更加现代化的艺术方式去处理当地传统文化的做法让我印象深刻。
比如他们在民俗活化项目【老艺术·新媒介】中,会安排让年轻人的艺术家与传统手艺人做结合一起合作艺术作品:鱼灯
比如从新给当地的土特产设计炫酷的包装:
比如把当地民艺开发成工作坊:
其中他们最具代表的尝试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节日“关帝墟”。
顺德有一个在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叫做“关帝侯王出游”。在这个日子,村民们会把当地的两位神仙关帝和侯王抬出来巡街,很多远在他乡的本地人都会赶回来参加活动,这些传统节日一方面是地方的文化构成,同时也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社群链接的作用。
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的保存受到冲击,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离,而“飞鼠”却在尝试用让年轻人更接受的方式,比如创意市集,音乐节,工作坊的形式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并以此来活化当地。
不管是城中村也好,还是顺德,以前我对这些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关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兴趣。直到去了日本乡村之后,才开始逐渐关注起类似不起眼的小地方来的。
以前,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有人要远离城市,跑到乡下去生活。在那些更原始,更落后的地方到底有什么可呆的?在小地方呆久了之后,我才发现其中的魅力:“大地方”都已经有自己的规矩了,他们足够成熟和稳健,所以稚嫩的新想法在那里很难有施展的空间。相比之下,反倒是一些不被关注的小地方,才有更多可能性像雨后春笋一样正在生根发芽。
在深圳的几天,我们有幸在“踏实玩乐”的安排下,看到了正在萌芽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其实,打动我的不只是一些年轻人正在用创意把一些严肃的事情变好玩,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出发点不像一些行政机关,粗糙地对待那些看起来不需要的东西,一声令下一刀切,墙倒人散,而是以一种更友善和温和的方式去对待那些现存的事物。
在“踏实游学”自己的项目“无界学社”里,强哥就是希望参与者以这样的视角来对待南头古城。在他的安排下,出行者先要带着准备好的问题去走访整个城中村,去直观地感受这个地方,采集相关的信息,然后再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
那天,宫武在向其他人描述自己看到的城中村的美好时,他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当地一个妇女的笑脸,那个笑脸让他觉得很温暖,在其他地方看不到。于是,他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在城中村做一个专门针对外国人的酒店。
其实,在这次出行之前,我对日本出行者的动机有些困惑,日本本身就是发达国家了,他们说要来中国看一看,来中国到底可以看些什么,学些什么呢?
直到在活动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晚上,等到所有人都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感言时,我才突然明白了这次出行对于这些参与者的意义。
当时,我们在一个漆黑的江边,围坐在木桌旁吃最后一顿晚餐。桌上的食物是一盆一盆的,一把鲜虾抓到每个人面前随手就可以开剥。外面下着大雨,老板娘带着孩子,骑着摩托车披着雨衣,外出给我们买酒。
山本君不停地给自己灌白酒,一边喝,一边喊着:“牛逼!牛逼!(日文:最高!最高!)”
日本的同行者们每个人轮流起来发言:
Kenji说自己也要筹划一条针对中国出行者的线路来和踏实PK;
宫武认真地说这自己有想要办民宿的想法;
山本说自己想要带更多日本学生来中国;
saki说最打动她的是寻常人的生活态度和温度;
なちゃん和Emiko说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这次出行;
Miku宣言说自己希望以后可以成为津和野的村长去建设家乡
……
在听了好几天中国人在讲解自己在做的事情之后,这些日本的同行者终于也有了一个分享的机会,纷纷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些表达郑重且严肃,在漆黑的雨夜里面仿佛成了慢慢亮起的摇曳着的光,给人憧憬和希望。
不管是让中国人来日本也好,还是让日本人来中国也好。我觉得对于出行者而言,参与游学的目的,与其说重点是学习,不如说重点是见证。
当你进入到当事人的那个环境,开始知道当地人是如何生活的,开始知道当事人是如何对待生活的,尤其是知道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积极地处理生活之后……这种见证会在人的身体里留下让内心翻滚的力量。
而正是这些力量,可以让人心里的那颗种子,破壳而出,发出雨后春笋般拔节的脆响。
听,就是那一声。
“砰!”
最后的最后,感谢一下领队金静同学,从前期筹划开始,到一步一步推进项目进展,再到日本同行者出行过程中完美地完成翻译和带领的工作。送给她最最热烈的掌声。
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