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朗诵第九节课复盘

一、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语气。

什么是语气呢?

语气就是声音里体现出来的情绪,是文章中的色彩。

语气的重要性是什么?

跳转很多时候的变化就是通过语气的不同来体现出语境的变化。

朗诵是传情达意嘛,其实应该是先达意,再传情。

二、小技巧

喉咙不舒服或声音有点哑掉怎么办?

可以用气泡音按摩声带。

这虽然是个小技巧,但老师不说的话可能我们也不会知道,反而会使用错误的方法进一步伤害自己的喉咙。所以这对于经常用喉咙的人,特别是以后要当老师的来说,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三、在具体语句中语气的变化

情态句(有主观情绪)

陈述——他(距离远)

描述——你(身边)

情态——我(身在其中)

[1]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 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

一开篇,就要定好基调,这个开篇是一句陈述句,所以情绪相对冷静,角度相对客观,所以,语气平静一些,把这句话的句意交待清楚就好了。

[2] 桐花 极白,极矜持,花心 却露出-微微的红。

第二段转入描述,着重描写桐花,这个描写里已经有了作者对桐花的一种欣赏和赞美,情绪需要投入一些,在语气上要表现的积极些。

[3] 车子 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

第三段开头又转入了陈述,交待了人物和地点,所以语气需要冷静客观些。

[4] 忽然 有个妇人走来,赭红的皮肤 特别像这里泥土的色调。

这一段进入了陈述+描述的状态,“忽然”要读出意外的语气,“有个妇人走来”这是陈述部分,语气客观些,“赭红的皮肤,特别像这里泥土的色调”,这是描述的部分,情绪需要投入些,语气有变化。

[5] “你们来找人?”

“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一边匆匆走过,一边丢下句:“哪有花?” 我们不禁-相顾愕然,如此满山遍野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这一段是人物对话,要仔细揣磨对话背后人物的情绪,通过语气体现出不同的情绪,第一句妇人的疑问,第二句,“我们”正常的回答,第三句,妇人的奇怪及无动于衷,第四句,我们的惊愕。在这一段里同学们就能体会到感情的外在表现就是语气这句话。

[6]这让我想起 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落日,但见 晚霞红艳,云海浸染,一片西天 美到几乎令人神伤。

这段实际是个插叙,由这个妇人想到多年前的一位老尼,这段一开头,就进入了作者的回忆,陈述+描述,语气由冷静客观到情绪饱满的一种变化。

[7]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说话的口气,竟同那老尼 如出一辙。

这段跟前面“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这一段衔接紧密,语气和情绪要回复到“哪有花”的状态。

[8] 忽然,我好像明白了——这儿 是她的家,这山前山后的桐树 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

这段,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开头的“忽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的情绪在里头,破折号后面就是作者来解释她想明白的道理,依然回到陈述的状态。)

[9] 年年桐花盛开的季节,我总想起那妇人,走过绵延起伏的花海 而不知 有花。

这是收篇段落,点题,在语气上,要体现出这个段落把通篇包住的感觉。)

读出了语气,这篇文章就会让你表现的非常有色彩,语气就是文章中的色彩。

陈述句的不同

[1] 我相信,风中 一定隐藏着某种信息。一年四季,风 总是一阵一阵地朝我刮来。我不知道 她想告诉我一些什麽,但我相信,风中 一定有些什麽 是我不知道的。

[2]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了一块 特殊的墓碑。

苍凉肃穆 冷静客观

[3] 这是衣着整洁、面带喜悦的一群人,男女老幼、说说笑笑。

描述句的不同

[1] 随即,我看见了 年轻的 青林师虔禅师,他 刚刚停下脚步,仰望山顶;清瘦的身子 微微向后倾斜,一袭褪色的僧服 显得空空荡荡。

[2] 我相信,一定有一阵风是从故乡吹来的。于是,风 把我带回了故乡。我看到了故乡的老屋,我还看到了外婆,她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

[3] 有一天,外婆把我叫到她床前,外婆的脸又瘦又黄,她的声音很低。

情态句的不同

[1] 徐有贞仰头看着那松,慢吞吞说道:“木在门内,是个‘闲’字,你们不喜欢吗?”这句话真有禅意——置身蓊郁的松间,人类的许多忙碌都失去了意义,终日殚精竭虑,不如静坐观松。

[2] 生命中 我们能有多少这样的时刻,沉醉于经典,守得住 心灵。

语气的渗透

一双筷子,必须学会相互配合。西方人用不好筷子,就是这个原因。想让两根毫不相干的筷子 牢牢夹住食物,其中的一根 就应该放低姿态,给另一根筷子 一个有力的支点,同时,手指在控制的力度上 也需要技巧。爱情 同样需要技巧,但心灵的交融才是根本,真情 永远是第一位的。

课外延伸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永远的蝴蝶》  陈启佑

四、问题

定了基调后,大家习惯于按基调读下去,却难免通篇一道汤,因为忽视了陈述句、描述句、情态句的变化。

读陈述句时需要有一定的克制力,情绪要客观冷静。

五、总结

这最后一节课算一次大课,讲了语气这一重难点,又系统地复习了之前的文章,并从语气角度切入,按陈述句、描述句、情态句展现了不同句子间细微的变化,给这学期的课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派朗诵第九节课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