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大学通知书:母亲的失德,“惩罚”了谁

鹤壁淇县一高考生雯雯,去学校转团关系时,不慎将通知书、档案等资料忘在自行车篓里,出来就踪影皆无了,监控录像显示,同学王某的母亲将档案袋捡到后,撕碎扔在了草丛中。8月29日,雯雯的家长表示谅解:不要把王某名字公布出来,他们都是刚刚考上大学的孩子,不要让他们留下阴影。(大河网8月30日)


事后,王某的母亲承认了一切。据她讲述,拿着捡到的资料在凉阴下处当扇子用,给孩子的爸爸打电话拌了几句嘴,早上吃了些药,迷迷糊糊的,一生气就将捡到的资料撕了,扔在花丛中。这话听上去很苍白,作为一位家长,自己的孩子与雯雯是同届同学,并且,也考到了同一所大学,她不可能不知这些材料的重要性,这样的行为,就是缺乏最基本的道德。

幸亏这位家长的不道德,没有给雯雯入学带来影响,否则的话,他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但是,这样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极难退去的负面影响,即使雯雯不去主动说这件事,也会成为学校里人尽皆知的事,可想而知,她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多大的负重。考上了大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孩子本应书写人生新的一页,但由于家长的不道德,却使这位学生无暇安然地享受这一人生最美好的时刻。这不仅是一种无法补救的遗憾,而且,还会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从这位不道德家长的辩解来看,她并没有什么发自内心的愧疚感,有的只是轻描淡写的无稽之谈,可想而之,这样的人也不会把自己的过错放在心上,过不了多长时间,她可能就会恢复往日的常态。但是,她的孩子却要在学校里为她背上这个沉重的包袱,而这样的包袱恰恰来自于母亲的转嫁,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来说是可想而知的,这将是一种身心的无比痛苦,而这一切并不能由家长来承受。

因而,这个家长虽然不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她还会一如平常地生活下去。但不受法律的追究,并不等于不受道德的谴责,然而,更不幸的是,这一切在学校中都将无法替代地由她的孩子来承担,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家长已经让自己的孩子付出了不应有的代价,这对孩子是一种心灵上的摧毁。

人,不能没有道德。因为道德存在的意义就是使每个人心地向善,它之所以是社会文明的产物,还因为它不会只作用于自己,而是还要同时作用于身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的存在感不会是想象的真空,在彼此间都会产生影响与反馈,而这些影响与反馈又构成了彼此的依存感,所以人类才有了共同向善的道德追求。

而这位家长的失道,既给别人带来了不便,更给自己孩子带来了心灵重负。这个孩子是无辜的,社会不应当有意无意间给他增加负罪感,但是,道德的存在必然有其“惩罚”的一面,否则道德自己也将不复存在。而它之所以还存在着,就是因为道德本身就存在着无法回避的“惩罚”力量,这且这种力量还会沿着亲情之网延伸下去,不管你是否承认这一点,这都是道德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真实状态。

因而,不管是谁,都不能因为别人看不见,就放纵自己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因为,一旦被别人发现,受到“缠绕性惩罚”的将会是身边的所有的亲人。而即使侥幸没有被别人发现,那自己的失道行为也会是一颗潜藏在心灵里的炸弹。而一些失道者在与世界决别的时候,之所以没有安然之感,甚至是痛苦至极,很多都是因为自己做过不应做的事,而那一刻,其实就是潜藏在心灵里的炸弹的作用。心地善良地对待所有的人,最终也会是善待自己,这是道德力量的本质。

��

你可能感兴趣的:(撕大学通知书:母亲的失德,“惩罚”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