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是本人2019年有文章记录的第二本书,作者陈春花,从书名中可得知这是一本经典的管理类入门书籍,其核心思想源于西方管理大师和德鲁克先生,同时也融入了陈春花老师的自己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和对管理的深度思考,接中国管理实践的地气,书中从管理、组织、组织结构、领导、激励、角色、计划、控制八个方面对管理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语言通俗易懂,帮我在理论层面梳理了对管理的认知,对管理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相分享在本书阅读中深有体会的几点:

一、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涉及到三个要素:事,物,人,不同要素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管理从某种方面来说就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有一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一个老员工跑进老板办公室要求加薪,理由是老板给一个新进员工加薪,老板没有表示拒绝,给了这位老员工布置了一项工作,老板要出差,请老员工安排一下,老员工出去后给老板定了去所在地的机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同样的老板把这项工作布置给了新进员工,新进员工领到这项任务后不是一下子离开办公室去购买机票,而是向老板确定了希望出差的具体时间,当时,出差的目的。了解到领导出差是为了拜访客户。出去后他除了购买机票外,还联系了到机场的交通工具,预定了老板出差住宿的旅馆,并根据销售人员的反馈,了解被拜访客户的喜好, 准备了拜访礼物。都员工看到后默默的走出了办公室。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管理者在处理加薪这件事情上所采取的措施,他可以采取直接拒绝的方式来回绝加薪的事情,或者也可以采取拖延的方式回绝,又或者是顺从老员工的意愿给他加薪,毕竟没功劳也有苦劳,不同的管理者处理的方式不一样,都是在解决问题。但是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管理者采取了通过新老员工工作实际操作的对比,让老员工看到本身的差距,从而打消了加薪的念头。这是管理者的一种管理方式,处理方式。当然从员工的角度,员工其实也是在管理事项,老员工做的简单,新员工做的更加完善。但是在本质他们都解决了问题。

       管理是管人还是管事?当下我们所处的大环境的认知,管理就是管人,“把人管好”这个我们应该经常会听到,但是管好人真的能把管理给做好?从上面可知管理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但是如果真的认为管理是管人的就出会现一种情况,管理者要显示出自己的卓越不凡来显示自己能力水平比员工高,所以会不可知的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因为事情的复杂化,就会出现员工对领导意思的揣摩,“领会”领导的意图,凭个人想法去完成,解决问题,相应的管理成本会提高。我现在的工作是培训但也顺带做管理学员的工作,带班其实就是在管理,以前的带班流程就是按照经验,按感觉来,虽然这种管理也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教条,但是这种是存在脑袋中,别人不知道,管理时就会受到环境,情绪的影响,学员有时候也会看着你的心情,心情好点,来请假好审批,心情不好点,等你心情好点的时候来。如果管理定位成管人的话,会发现成本高,不可控因素高。所以大部分企业在大了以后出开始重视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约束,针对事情有固定解决流程和方法。通过对管事的总结形成相应的制度,无疑大大减少了管理的成本,从而提升了效率。

       公司不是一个家。当下很多企业提倡以公司为家,让员工认同企业是员工的家,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因为对于家,对于家人,人都是能无私奉献的,但是这种想法在我读了这本书后知道其实是不正确的。家和企业两个构成联结的的基础完全不同。首先家的构成是亲人,主要靠情感,血缘,亲缘等联结起来的,而企业不一样,企业是由目标,权力和责任构建起来的组织。家庭的成长靠结婚,生育,而企业的壮大则不能依靠结婚,生育或者是情感,靠情感产生壮大的企业会严重拖累企业的效率,使企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变的更加复杂,人不再是以企业发展为目标,而会是以情感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获取相应的物质资源。企业的应该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统一,用规章制度来明确个人责任,让成员在相应的职权范围内做事,以工作绩效来判断个人价值。在企业里面你需要的是完成相应的工作。

       书中精辟的概念理论还有很多,读一遍还仅仅不够,以后需要时常翻阅,带着新问题,在不同心境下,会产生更深的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的常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