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盖在男女经济差异背后的经济学真相

这是2020年第一本读起来最费脑、让我不得不把它真正拆解开来阅读的书籍,但却是一本不得不推荐给你的书籍。因为看完全书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如果你想要真正地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你无法绕开的一道坎。

《这才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商业街上,一名顽童抡起石头,砸破了面包店的橱窗,等店主发现时,顽童已逃之夭夭。店主因为补窗户需250美元,所以非常发愁。

但此时邻居跟店主说:别愁了,你这250美元推动了玻璃业的发展,如果你的橱窗永远不坏,玻璃店老板吃什么?如今玻璃店老板有了250美元,可向更多商家购买东西,则整个商业发展了,你也是受益者。

看完这个小故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刚看完的时候觉得,从逻辑上好像也是能够说得通的,但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按照这个逻辑可以推理出一个结论:给玻璃业的钱是促进了玻璃业的发展?那打碎窗户越多不就是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吗?打破窗户的人反而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大恩人,这岂不是胡说八道吗?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破窗谬误。

什么是谬误?什么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呢?

这是我在翻开这本书时思考的两个问题。《这才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从城市、性别、学术、收入、种族、第三世界等6大角度,用经济学思维的方式,揭露了被谬误所掩盖的经济学真相。

作者通过6个领域的存在的经济学事实和谬误的对比分析,解答了我关于谬误和经济学思维方式的问题,同时作者在最后的思考这个版块,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现实世界存在的经济学谬误呢?

一、谬误的基本认知

谬误并不是完全不着边际的想法,相反,它们通常看上去既可信又符合逻辑,但却总是有所缺失。

例如:文章开头的破窗谬误案例,案例中体现出的谬误是:给玻璃业的钱是促进了玻璃业的发展?错,如果按照以上的逻辑那么打碎窗户越多不就是越有利于经济发展?那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店主现在不得不用250美元买玻璃,原本可以直接用于其他消费,旅游、购物、换家具等等。然而现在这些企业得不到这250美元,反而会加剧这些企业的发展。

还有一个很普遍的谬误叫事后归因式谬误。这个谬误现象,作者在书中也进行了阐述。

对于两件相继发生的重大事件,人们往往会把第一件事当成第二件事的起因。

例如:昨天我吃了一只鸡,今天感冒了,所以吃鸡导致我感冒。这就是所谓的事后归因式谬误。

作者在书里还给我们举了一个关于股市的案例:

在1929年创纪录的股市崩盘后,紧接着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导致了整个经济的崩溃。然而,1987年的股市崩盘却迎来了连续20年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的经济增长。

所以你看,如果你不能掀开掩盖在谬误背后的真相,那你所做出的决策也很难获得成效。根据2004年发表的一份经济分析报告显示,当年美国政府正是受到谬误的影响,出台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最后正是由于政府的干预让大萧条变得更加漫长。

谬误无处不在,同时正是因为谬误通常看上去既可信又符合逻辑,所以容易被忽略。我们习惯于用生活经验来做判断,面对生活的谬误,我们该怎么办呢?

二、经济学思维方式

作者书中所谓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能力,就是透过现象看到逻辑,再透过逻辑看到你原先没有看见的东西的,这样的一种能力。其核心内容在于不断打破固有的思维与偏见,不断地透过现象看本质。

解释世界要客观中立,不做价值判断,仅仅回答「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但在评价世界的层面,比如我们要判断一项政策出台是好是坏,要严格停留在科学的边界上,不做好坏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最多是:(1)明确地指出这种隐含的假设;(2)要求拿出可以证明这种“超级知识”的证据;(3)指出在基于这一看法的方案和政策被制定出来后,紧接着世界各地有多少起灾难发生了。

面对生活的谬误,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我们该怎么办呢?

1.承认自己不知道

我们习惯于用于生活经验来指导决策,也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思维惯性,我们在做决策时经常会受固有印象和刻板偏见影响。我们对外界事物不如我们想象中了解得多,其实我们对自己都不了解。承认自己不知道,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起点。

2.明确隐含假设,确定问题

提问是看穿掩盖在谬误背后的经济学真相的利器。懂得问问题,比懂得回答问题更为重要。

例如,在书里《性别事实与谬误》这个章节,作者一开始就先阐述了一个事实:在大多数社会的主要历史时期,女性的收入比男性低。基于这个具体事实,阐述了引起这一事实的各种解释。从而引发一个问题:在大多数社会的主要历史时期,造成女性收入比男性低的原因是什么?

同时引出了性别谬误:无论何时何地,当女性和男性在就业、报酬或晋升方面出现重大差异时,必定存在对女性的歧视。

3.找出问题真正诱因

当确定好了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并且明确了问题后,就要一步步努力来寻找答案。而这个过程是最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深入分析与批判性思维的。

例如,作者在性别事实与谬误的基础上,围绕着“女性收入比男性低的原因”这个问题,从历史角度、经济角度和雇主歧视(谬误)这3大层面、6大视角(男女体力差异、生育差异、职业差异、就业连续性、家庭责任和雇主歧视)进行逐一的论证分析。

4.提醒自己相关性不等同于因果性

相关性和因果性是我们日常最容易混淆的关系,不对流行的看法进行事实校验,而是根据它们对一些现有的世界观的契合程度来接受或拒绝它们。有意识地区分哪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相关性,哪些属于因果性,对于我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尤为重要。

性别谬误的产生正是由于缺乏对雇主歧视这种流行看法的理性分析、校验的结果。一些观念被人们相信,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可被明证的事实;而另外一些观念被人们相信,只是因为人们被这些观念反复地“洗脑”了而已。最终,洗脑替代了证据,让人们普遍接受了这些“事实”。

三、总结

最后我们再回到刚开始明确的问题:在大多数社会的主要历史时期,造成女性收入比男性低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比较以及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男女经济差异都是由雇主歧视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有时甚至很难区分收入的性别差异到底是由女性面临的外部障碍造成的,还是由她们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造成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掩盖在男女经济差异背后的经济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