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读书笔记

本周阅读的书籍是刘未鹏的《暗时间》,这本书其实是从刘未鹏自2003年开始写的第一篇博客到2011年这8年时间里发布的博客中精选出来的博文,主要讲关于思维、心智、心理学、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等方面。

书名“暗时间”,未读此书之前并不明白什么是暗时间,读完第一章就明白作者所谓的暗时间是什么了:

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

说白了,作者所言的暗时间就是思维时间,并且作者觉得走路、买菜、吃饭、睡觉等所有零零碎碎的时间都可以利用,都能作为暗时间对心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和消化。

我个人的看法,并不是很赞同所有人都学习书中所教方法技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琐碎时间思考,利用一切零碎的时间取阅读,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特点都不同,甚至,有些人,天生不喜欢思考太多,比如有人喜欢追求身体、感官上的刺激,追求极限运动,当然并不是就不需要思考了,只是我认为有些事情适合沉浸式的去做,而有些事情可以“三心两意”的去做,如果你在和朋友、家人游玩的过程中头脑还一直在思考你的问题,那么娱乐放松、陪伴家人的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了,如果你在走在大马路上还在沉醉你的问题,阅读你的电子书,那么伴随你的除了是影响视力还有可能是生命的危险。我个人还是认为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而不仅仅只是为了思考,虽然多思考没错。

关于思维,书中举了很多的例子,但是有些例子我不敢苟同,比如书中一些例子是"听朋友说”、“据说”或是从其他书上看到的例子,我对这些例子的真实性首先是存疑的,其次,书里讲了这么一个心理实验:将一群孩子分成两组,通过阅读不同的资料让其中一组相信智力是天生的不可改变,让另一组相信智力是知识和技能的代名词,可以后天习得,然后分配他们一些任务,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且不说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方式是建立在对前一组孩子的“毒害”的基础上的,是不值得推崇的,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各方面的可塑性都比较强,当然接受到哪些东西比较多会更往另一方面发展,我们每个人成长到今天所拥有的思维方式、知识量、做事风格不都与我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息息相关么?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思维各有各的特点,就因为如此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我不敢想象如果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进行思考、每个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需要决策和博弈之前都会用智慧的大脑去思索一番再下决定,那么这个社会的秩序会变成什么样子。

关于思维方式,我始终觉得思维只会从“我”本身的角度去思考,即使所谓的换位思考,思考的那个还不是仍旧是自己的大脑么,把自己当成他人,自己本质上也不是他人,说不定换位思考后所想所感跟真正在那个位置的人相差十万八千里。因此,我认为,思维具有局限性,而且局限于自身,局限于自己持有的这颗大脑,包括我现在的所思所想。

关于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书中讲述的很多方法技巧都是值得学习与借鉴参考的。比如对自己的任务计划设计进度条避免过早的退出;培养专注和保持专注的习惯;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多书写多总结;对可期望的未来进行提前准备等等。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工作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改善自己的节奏和培养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暗时间》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