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将尽》—不是英雄,是喜从悲中来

图片发自App

小说是要沉浸式阅读才有深刻的体验,所以推荐一口气阅读完。但很早我就发现,自己对很多英国文学都读不来(哈利波特不算 ),感觉有巨大的文化差异性。总是不能读,不敢读 ,诚惶诚恐。没读过多少英美名著,我的确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哈哈

当侄女送我一本《长日将尽》,我是立志要把它读完,放在床头,却是一读就几个月,今天终于在陪孩子安静写作业的同时,读了进去,读完。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因“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得深渊”获得了二o一七年度诺贝尔文学家奖。瑞典文学院指出他书写的三个特征“时间,记忆与自我欺骗”。这在他前两部长篇《远山淡影》(A Pale View of Hills,1982)和《浮世画家》(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d,1986)的主人公回忆式讲述中展露无遗。

长篇小说叙事方式有两大宗派,第三方视角和第一人称回忆。而第二种在现代主义兴起之前,主流是“可靠的叙述”(即叙述者等同于作者声音),在之后则有了不一样的叙述方式“不可靠叙述”(即要么选择感知视角或理解力受限的叙述者比如孩子,要么如同本书叙述者一样有意的回避、遮遮掩掩),在叙述者的讲述中,需要成熟的读者去感受真实的内涵,探寻作者隐晦的表达,对审美和情感具有极大的冲击。

《长日将尽》是一部细思极恐的宏观视角却微观描述。一位英国豪门巨族达林顿府的管家,终其一生寻找对职业尊严的思考,立志于成为一位借由服务“能够影响世界的雇主”,而服务全人类的伟大的管家。

为了他所追求的尊严姿态 ,执着于服务伟大雇主继而到达职业顶峰的过程中,他失去了父子情,也失去了爱情,最后其实也失去了梦想(他故意回避值得尊敬的达林顿勋爵因对德国的善意而成了纳粹帮凶的这一事实,因为这会使他徒劳无功):在回忆中骄傲的讲述他在历次历史事件服务中的功勋,一方面却在现实行走的路中对他人羞于启齿,隐瞒自己的身份。

而在文中,他一路所遇见的普通民众却看不到国家的巨轮由豪门巨宅推动,依然对“民主和什么是参与政治的尊严”畅所欲言,拥有着报国的志愿。

这种微观描述的宏观背景正是英国的兴衰。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占据了霸主地位,一直崇尚的是光荣且孤立的政策;不过二战之后,整个英国的国力已经衰弱到了甚至控制不住自己海外殖民地的程度了,就连印度,被称为"英女王皇冠上的明珠",都独立了。可见英国的经济、军事和国际影响力已经败落到了什么程度了。但是英国当时的心态还是觉得,我只是暂时不行了,"暂时"。所以英国始终处于一种很矛盾的心态中,一方面他们的国际地位不行了是事实,另一方面他们又放不下自己的傲娇,如同达林顿勋爵看不到纳粹的崛起,依旧骄傲的活在促进人类进步和谐的高尚愿望中!再想到近几年的英国脱欧,你就能感觉到这个国家自上而下:都将骄傲刻在骨子里,可又卑躬在自由中,有着一种极端克制的身份认知。

回到本书,石黑一雄解说《长日将尽》的含义是:

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

读来戚戚然。

我记得一个人曾经和我说过;当你有机会越到另一个阶层,你会发现:你原有的尊严认知,也许只是一种偏见。

这种偏见会让你悔不当初,但你愿不愿意去认识到自己的疏漏寡闻,不在回忆中自我欺骗呢。又能不能够,在发现真相后坦诚待己,安于内心。

图片发自App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论述英雄的勇气:

法文:"Il n'ya qu'un héroïsme 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 Romain Rolland.

英文:There is only one heroism in the world: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to love it.


图片发自App

人不能活在欺骗自己的回忆中,希望每一天我们都可以面对真实的生活,生出坦诚的勇气,放下自己的偏见,奋力感知、热爱、感恩自己的无知。才能无畏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日将尽》—不是英雄,是喜从悲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