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青年:不,不,这不可能。
哲人:为什么不可能?
青年:有人拥有富裕而善良的父母,也有人拥有贫穷而恶
毒的父母,这就是人世。此外,我本不想说这样的话,但这个
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人种、国籍或者民族差异依然是个难以解
决的问题。关注“被给予了什么”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先生,
您的话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是在无视现实世界!
哲人:无视现实的是你。一味执著于“被给予了什么”,现
实就会改变吗?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
换而是更新。
青年:对我来说,更换也好、更新也好,都是一样的事
情!先生您总是避重就轻。不是吗?这个世界存在着天生的不
幸。请您先承认这一点。
哲人:我不承认。
青年:为什么?!
哲人:比如现在你感觉不到幸福。有时还会觉得活得很痛
苦,甚至想要变成别人。但是,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
你自己亲手选择了
“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青年: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这种话怎么能让人信服
呢?!
哲人:这并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这是自古希腊时代就有的
说法。你知道“无人想作恶”这句话吗?一般它都是作为苏格拉
底的悖论而为人们所了解的一个命题。
青年:想要作恶的人不是有很多吗?强盗或者杀人犯自不
必说,就连政治家或者官员的不良行为也属此列。应该说,不
想为恶的清廉纯洁的善人很难找吧。
哲人:行为之恶的确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样的犯罪者,都
没有因为纯粹想要作恶而去干坏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
罪的内在的“相应理由”。假设有人因为金钱纠纷而杀了人。即
使如此,对其本人来说也是有“相应理由”的行为,换句话说就
是“善”的行动。当然,这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指“利
己”这一意义上的善。
青年:为自己?
哲人:在希腊语中,“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
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
处”的意义。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违法或犯罪之类的种种恶行。
但是,纯粹意义上想要做“恶=没好处的事”的人根本没有。
青年:……这跟我的事有什么关系呢?
哲人: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
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
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青年:为什么?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哲人:请坐下。如果这样的话,意见不合也很正常。在这
里,我首先要简单说明一下辩论的基础部分,也就是阿德勒心
理学如何理解人的问题。
青年:要简略!拜托您一定要简略!
哲人:刚才你说“人的性格或秉性无法改变”。而另一方
面,阿德勒心理学中用“生活方式”一词来说明性格或秉性。
青年:生活方式?
哲人:是的,人生中思考或行为的倾向。
青年:思考或行为的倾向?
哲人: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
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
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
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青年:世界观?
哲人:我们假设有一个人正在为“我的性格是悲观的”而苦
恼,我们可以试着把他的话换成“我具有悲观的’世界观‘”。我
认为问题不在于自己的性格,而在于自己所持有的世界观。性
格一词或许会带有“不可改变”这一感觉,但如果是世界观的
话,那就有改变的可能性。
青年:不,还是有点难吧。这里所说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很
接近“生存方式”呢?
哲人:可能也有这种表达方式。如果说得更准确一些,应
该是“人生的状态”的意思。你一定会认为秉性或性格不会按照
自己的意志而改变。但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
动选择的结果。
青年: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哲人:是的。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青年:也就是说,我不仅选择了“不幸”,就连这种奇怪的
性格也是自己一手选择的?
哲人:当然。
青年:哈哈……无论怎么说,您这种论调都太勉强了。当
我注意到的时候,我就己经是这种性格了,根本不记得有什么
选择行为。先生您也是一样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性格,这
不是无稽之谈吗?
哲人:当然,并不是有意地选择了“这样的我”,最初的选
择也许是无意识的行为。并且,在选择的时候,你再三提到的
外部因素,也就是人种、国籍、文化或者家庭环境之类的因素
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便如此,选择了“这样的我”的还是你
自己。
青年:我不明白您的意思。到底在什么时候做了选择呢? 哲人: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大约是在10岁左右的时候。
青年:那么,退一百步,不,退二百步讲,假设10岁的我
无意识地选择了那种生活方式。但是,那又如何呢?说是性格
也好、秉性也好,或者说是生活方式也好,反正我已经是“这
样的我”了。事态又不会有什么改变。
哲人:这不可能。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
自己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青年:重新选择?
哲人:也许你之前并不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也许
你连生活方式这个概念都不知道。当然,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
出身。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父
母,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选择。
而且,这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你也许会有不满,也许
会对别人的出身心生羡慕。
但是,事情不可以仅止于此。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
在。现在你了解了生活方式。如果是这样的话,接下来的行为
就是你自己的责任了。无论是继续选择与之前一样的生活方式
还是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都在于你自己。
青年:那么如何才能够重新选择呢?并不是一句“因为是
你自己选择了那种生活方式,所以现在马上重新选择”就可以
马上改变的吧!
哲人:不,不是你不能改变。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
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
了“不改变”的决心。
青年:您说什么?
哲人:人时常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像现在这样
促膝而谈的瞬间也在进行着选择。你把自己说成不幸的人,还
说想要马上改变,甚至说想要变成别人。尽管如此还是没能改
变,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
青年:不不不,这完全讲不通。我很想改变。这是千真万
确的真心。既然如此又怎会下定不改变的决心呢?!
哲人:尽管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你还是感觉现在的生
活方式更好,大概是觉得一直这样不做改变比较轻松吧。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
其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是轻车熟
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
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
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
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
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青年:您是说想要改变但又害怕改变?
哲人: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
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
青年:……现在您又用了“勇气”这个词啊。
哲人:是的,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
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
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