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张艺谋的作业》

适逢2022北京冬奥会之际,别出心裁的开幕式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用他的努力付出,展现给世界了中国的文化与现在。

偶然的机会,遇到这本书,饶有兴致的翻了一遍。

没有太关注摄影的解读,只是想看看他成长的道路上究竟经历了什么,

才让他成为现在的他。

相比同学,尤其是北京同学所受的熏陶,一个外地工人,没看过什么禁书,没有任何艺术家庭背景的老百姓,加上那样一个家庭出身,张艺谋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打得上人家的话。

从那以后观摩的每一场电影,张艺谋都揣着一叠母亲给的医学资料卡片,拿着笔,上面放电影,看到好的构图,在黑暗中迅速给画下来,还有一些粗浅的光线、影调,上面都记。一场电影看下来,记下几十个卡片,回去整理。

这种看电影的方式一直到张艺谋大学毕业,四年间的几百部电影,都是这么看下来的。

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如饥似渴的样子。

在黑暗里认真的记录,然后回去整理,这样四年如一日的坚持,

他终用自己的勤奋,弥补上了自己曾经缺失的知识。

image

借来的书不能久留,只有抄。

“我相信一句话,演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书上说,要搞摄影,最好是自己洗自己放,所以张艺谋也看了很多暗室操作的书,老实说,看不大懂。不管,能借来的都整本儿抄一遍。

“我抄了几十万字。……抄了三年,我似乎懂了一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书抄三年,也让他这个外行,理解了书中有些深奥的道理。

他一直是那样勤奋,一直是那般愣头青一样的坚持,

诠释了勤能补拙,诠释了天道酬勤。

“我可不敢说自己想自学导演,人家都在正经学导演,我这么说玩笑开得过分了。

我还是那么个习惯,想做什么,先不声张,做点准备再说。”

四个(导演系都挺有学问的)同学分别给张艺谋开了书单,内容很广泛,

不仅是导演的专业书,也包括文化、哲学、艺术类。

张艺谋发挥学摄影时的苦、土、笨的精神,

把人家提到的书都借来,剩下两年的时间泡在这些书里苦读。

为了自己想要的,他主动请教比自己更厉害的人。

在知识面前,他主动去吃苦,哪怕是用最笨的办法。

成功有时候就是这样,

把机会留给最主动、最好学、最能坚持的人。

张艺谋并不容易被说服,只要是他听进去,觉得有道理,行为上立竿见影。

坚持自己的立场,但不代表油盐不进。

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听取别人的建议。

兼听则明,海纳百川。

“今天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怀才不遇,只要你有才华。

如果你没有出来,那一定是自己的原因。”

是金子就会发光。才华只是你发光的其中一部分理由。

如果还有别的,那就是不断努力地打磨自己,让自己被别人看到。

除了拍大片的经验、大型演出的场面调度锻炼出来的技术能力之外,张艺谋之前的种种直面,种种不离开,种种死磕,磨练出的坚韧意志力,让他可以接下开幕式这个项目。

跟他一起合作过的人,哪怕之前没那么喜欢他,或者没那么喜欢他的电影,后来都对他评价很高。很多反对他的人,之后也对他刮目相看。

死磕自己,绝不松劲。

站在最好的舞台上,就要用最好的努力,充分的展现自己。

这个过程,可能艰辛,可能痛苦,

但只要努力,一定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连着熬了一个星期的通宵,张艺谋把自认能代表自己水平的照片放了好几套,精心制作相册,把照片贴上,附上说明。

为了争取一个或有或无的进入电影学院的机会,他认真准备推荐信和自己的作品。

联系各种资源准备作品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借别人的材料,躲在厕所里准备,熬一个星期通宵,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最后,还为了确保能把推荐材料提交给有关人员,准备多套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就这态度,这充分的准备,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虽然是个边远的电影厂。先去,在逆境中求生存。”

他在逆境中过惯了,总觉得不管多难,只要你扛住,有你的个人意志和坚持,总有一天老天能看到你的努力,给你一线生机。

不会因为前方是困难重重,就放弃前行的信念。

坚持,也许就是不一样的天地。

现在回过头来说,广西厂引进了几个大学生,也给了他们非常好的机会,开风气之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青年摄制组,让这几个刚毕业的学生成为同学中第一批直接掌镜的摄影师和导演。

不过在决定之初,不会有人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远走蛮荒,离开北京这个文化中心,内心无比失落。

机会,有时候就是误打误撞出来的。

看足球比赛时,有些进球,就是看着机会来了,冲着来球抡一脚,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就进球了。

没有人知道当下是否还有最好的选择,也没有人知道这里的未来会发生什么,

在机会面前做最大的努力,就够了。

张艺谋一出校门,制作了半部戏的副摄影,就和其他三个同学单干。

《一个和八个》的剧本不是他们选来的,厂里有这么个剧本,据说领导还比较喜欢,没人拍,他们就去把任务要下来。

“不是说你一开始就有条件和资格去挑个什么东西,有个位置,赶紧占上,先用心做,劈出三板斧给人看看再说。”

当我们能力还不足的时候,不要挑挑拣拣,不要眼高手低。

珍惜每一次机遇,尽全力把握住眼前的机会。

电影审查制度就是存在,这就是一个事实,那就接受它,它是环境的一部分。

如同空气里只有20%的氧气,80%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人依赖氧气生活,但不意味着只能在纯氧环境下喘气。

“接受是我最大的哲学,先接受,再说创新求变。”

接受人生中不可改变的现实,努力将自己能改变的事情做到最好。

“商业电影就是寓教于乐。电影人在作品中,正是消费文化的主流,有的放矢地融入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含义和情感品味,反复给观众提供好的影片,慢慢的,民族电影的个性就会出来,观众的口味也会调整,就能对文化生活层面,有一点好的影响。”

商业电影,毕竟不是以教育为目的的。

逐渐融入百姓的生活,循序渐进的影响人的品味,慢慢的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认识。

“我最在乎的是被人理解,不一定是赞扬,如果理解了你,怎么对你,你都会舒服。”

这是情理之中的话,也是对那些劈头盖脸的批评意思微弱的回应。

面对批评,不回应。

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有时候,也不需要被每个人理解。

当然,能被在乎的人理解,最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张艺谋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