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散文》——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记   

             / 萧红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9年入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学习,接触“五四”新文学。1930年反对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6年赴日本。1942年在香港病逝。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和兰传》,散文集《鲁迅先生》、《回忆鲁迅先生》等。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口中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见到这花的时候,我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这花不怕冻?”

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我还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

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子上;又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至于那花瓶呢?

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之前读过萧红的《呼和兰传》,文字朴实细腻,画面感极强,干净利落,一股冷意贯穿。文笔干净似雪,内心凛冽如刀。最简单的文字,初看很淡,仔细认真回想都是密密麻麻的悲凉和孤独。一位令人心疼的才女,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却只用最简单的文字控诉着人世间的冷漠与心酸。

鲁迅曾经十分欣赏萧红,与萧红有过一段难忘的交往经历,鲁迅对萧红的生活 创作都给予了慈父、 师长般的关怀,曾为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作了序言,因此萧红对鲁迅的尊敬、 景仰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鲁迅逝世后两年的时间里,萧红写了两篇文章来怀念鲁迅,《鲁迅先生》(一)、(二)。文章通过忆写鲁迅生活的零星片段,展示了鲁迅的言谈笑貌、品性气质和人格精神,以“万年青”象征鲁迅精神,生动形象,篇幅虽短,不过寥寥数语,却寄托了作者对鲁迅浓浓的思念之情。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精美散文》朱自清等 著

微信公众号:沉香缕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美散文》——鲁迅先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