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读书摘录

《刻意学习》读书摘录


1、成长,就是通过持续行动不断发展自己的直觉判断,最终使其接近真实情况的过程。想要成长,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事实上,每个人做选择的基础就是他的价值观。

2、学习学习再学习。

3、先学会“学习”这件事儿,然后再接着学习,这样才真的是进步。

4、关于进步,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不要期待“即时反馈”

5、只要真写,就能真思考。

6、 如果你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7、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1、 如果你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2、小可在时代取胜,大则可以翻天覆地。

1、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更直接地得到学习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学习安慰和麻木自己。

2、写在前面的话 N阶持续行动者和1000天持续行动,让我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3、一堆瓦砾无法建成摩天大楼,需要先有骨架才能纲举目张,而碎片式输入无法达到这个目的。

4、对于硬技能,100天只能让你入门,如果不续航,马上会回落到原有的模式。

5、当你把一件事情持续做到以“年”为单位,就很容易形成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

6、因为半途而废这个技能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人人都会用;相反锲而不舍的精神,倒是稀缺得很。

7、关联和匹配,对照其中的异同之处。

8、自己想明白最宝贵,哪怕书上早就写了。

9、而我们的写作,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一种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推演。

1、在这个时代,所有有志于成长的人需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生而为成长。我们生下来就应该带有成长的心,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因为如果我们不成长,就意味着我们在凋亡。

2、我们的现状都是从沉淀中而来的,所以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3、持续行动就是最大的技巧。

4、 你想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也不是听一堂课就可以实现的。

5、其实我们的成长进步也是这样的。你看一两天的书,做一两天的事,其实没什么影响,你能做的也只有持续地看,不停地做,然后慢慢地发现,好像有一些不一样了。

6、那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系统。

7、现在很多“成功人士”,倾向于说当时的选择很对,这叫“验证容易”,但是在选择的时候有多大把握,其实自己未必清楚,这叫“求解困难”。

8、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如果你要坚持,那必须要找到成就感。当你找到成就感以后,就很容易坚持下去了。(坚持激发成就感,成就感为坚持提供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9、向内寻找、审视自己。

10、觉得从人性上说,我们都依赖于即时的、有效的反馈。但是从成长上说,我觉得真实的情况其实是反着来的。反馈从来都是漫长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11、 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因为今天的文章没人看,今天的语音练习没有人点评,今天发了个朋友圈没有人点赞,你就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然后你就抱怨没有人和你互动,没有人给你反馈,没有人和你一起玩,于是你就不做了。

12、其实谁也没有义务要给你反馈,谁也没有义务要陪你玩,不理你是本分,理你是情分。我觉得如果我们把心态放低一些,不要对外界有那么多预期,多对自己有一些要求,也许我们能走得更远。

13、一定要训练自己的靠谱性。

14、如果你的生活轨迹,每天都是所谓的“灵活”,那你和漫天飞舞的柳絮,和随风倒的墙头草,有什么区别?

15、如果我们每天都是在怀念自己以前有多么厉害,或者沉浸在当下自己有多么努力的臆想中,臆想出了“高潮”,那我们就很可能会丢失对于未来所有机会的想象。

16、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

17、 只靠改变一个变量来看问题,那会有很大的偏差,这叫“刻舟求剑”。

18、我们擅长使用复合句,先描绘一个美好场景,然后用“但是”转折成一地鸡毛。

19、最后的结果就是维持原状,而且连尝试的意愿都没有,没有一点点行动,头脑里只残留着臆想的快感。于是我们没有参与,没有投入,自然也就没改变了。

20、生活就是一场体验的旅途,充分参与、忘情投入的人,会得到最充分的体验。最终结果无论如何,收获的远远要比当初单纯的预期多。

21、持续行动是一种过程型能力,因为你可以把控自己今天做了没有,明天做了没有,后天做了没有。

1、 这是内耗,也叫迷茫。

2、尽管看了许多,但我仿佛仍站在一片瓦砾废墟之上。看上去拥有非常多的信息来源,俯仰间行业动态皆入我眼,世界格局全收麾下,却没办法构建起高楼大厦,内心世界一片荒芜。这就很尴尬了,像个强迫症患者似的勤奋地接收新信息,却发现并没有驾驭能力,反而把自己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3、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都感觉有很深刻的意义,比如第21天、第50天、第100天,感觉自己慢慢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于是写一篇文章感慨一番,给自己一个奖励。

4、当你真正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总是会想到一些办法,从某个角度,找到一条路径去实现。

5、在成长中,这个“弯路”不可避免,我们在刚刚开始行动时,感知往往比较迟钝,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方向。

6、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难度,选择一条故意炫技的道路

7、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我相信我们所输出的数量,和我们能够从市场上兑换回来的东西在价值上等量齐观。如果我们想解决自己收入增长的问题,首先需要看一看自己的输出量。

8、如果你写不出,那就意味着你做的事情可能不够,思考得不够深入,输入太少。

9、当我们开始持续行动的时候,需要有跟进方式以追踪行动情况,通过数字量化的方式展现轨迹。我从2014年写第一篇文章开始编号001,之后每篇文章累加一个计数,从个位数到四位数,才有这本书和读者见面。

10、只有写下来才不容易忘记,才能抵抗时间的流逝。

11、 同步只是副产品,不要沉溺其中。

12、我认为行动力是一种肌肉,可以通过培养习惯的方式去塑造,而培养的方式就是打造自己的行动系统。

13、持续行动是一种核心能力,而培养持续行动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续行动。

14、我们想象一下,要在河里建一座坝,于是往河水里扔石头。河水很急,最开始把石头扔进去,可能会被冲走,可能会沉在河床底下,但是如果我们不继续扔,是没有办法拦住水流的。这个投入一旦开始,就必须持续下去,直到能够开始看到一部分石子在水面出现。这个时候相当于筑起了一座坝,于是就可以在上面行走了。(搭建场景,构思案例)

15、我们想象一下,要在河里建一座坝,于是往河水里扔石头。河水很急,最开始把石头扔进去,可能会被冲走,可能会沉在河床底下,但是如果我们不继续扔,是没有办法拦住水流的。这个投入一旦开始,就必须持续下去,直到能够开始看到一部分石子在水面出现。这个时候相当于筑起了一座坝,于是就可以在上面行走了。

16、在把水拦住前,我们所有的投入都可能会沉入水中,没有看到任何反馈。

17、在此之前,我们会经历一个沉默期,在这个沉默期中,所有的投入和努力都好像没有任何反馈。

1、问题是喜欢培训,喜欢上课,但是不喜欢行动做事情。现在一个普遍现象是,学习给人一种安慰人心的感觉,因为人们说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2、我倾向的观点是,你直接去干,直接去做吧,用暴力破解的方式解决你的问题。不要在行动之前就想到用各种优化,你连程序都没有运行起来,哪里来的优化根基呢?

3、人学得越多越容易满,不是脑子满,而是心满。进入新领域或者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如果还是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就不会有得到提升的可能。

4、不要以为其他人是傻瓜,我更宁愿这么想:比我结果好的人通常比我更聪明。

5、所有情绪的涌动,情感的聚集,最后都是这一句话:让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

6、少年,让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不要等到某个所谓的时刻再开始,而是要在开始中捕捉你那所谓的某个时刻。

7、蜀道难,走好脚下每一步,顺便把计步器读数刷到第一。不光是写作,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方面,急需我摆脱这种“完美主义症结”,尽快开始行动。

8、在一开始可能自己造不了血,没关系,逐渐减少鸡血的用量。自力更生,逐渐扩大自己的产能,争取有一天,从强打鸡血到自我造血,甚至产能过剩也没有关系,你可以输出,带动一批人,那也挺不错。

9、 像打井一样,挖了几米,然后感觉不好,于是换一个地方再挖……

10、 以10为底,N为幂,代表能够持续行动的天数。

1、从复杂的事件中抽离出主线,抓住主要矛盾并解决核心问题,这个在纷繁的世界里,还真的是不多见的能力。

2、如果对方从整体上比我做得好,还有一些地方目前我无法理解,那我也会去尝试、去分析。

3、有的导师会告诉你人生会有很多选择,选择自己擅长的,不要死磕。但是我的实践告诉我,不管在哪个领域,即使是你爱得死去活来的那种,也会遇到让人窒息的上坡期,以致你怀疑人生,充满挫败感。至于有没有出现,取决于你在哪个学习阶段,取决于你的耐受程度。在选定的方向上,遇到困难还是要死磕一下的,否则一生都在找长处,都在起步,都在做初学者,也挺没意思的。

4、看到目标后,不是看到细节的小点,马上掏出工具搞搞搞;而是在全局层面观察分析,设计步骤——先要做什么,再做什么,有什么可能性,各要素的关联是什么。

5、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6、技巧,实际上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7、思路是上一个层面的事,技术是下一个层面的事。

8、 世间有很多东西很华丽,但是我相信朴素的力量。因为我深知,能用思路解决的问题,不需要用技巧。

9、学习可能离不开碎片,但是学习是反碎片化的。

10、学习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入了领域的门,不停吸收知识,用自己的体系解构,然后还原成自己的东西。在脑海里生长,点点积累,长出体系,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感觉,越来越完整。

11、碎片的堆砌永远都是碎片,而体系的高楼需要钢筋混凝土才能成型,学习系统的钢筋混凝土是什么?我认为,贯穿系统的是逻辑。当我们沿着逻辑前行,步伐才有可能踏实有力。

12、如果你整天都活在碎片里,就像你买了一箱饼干,里面没有一块是完整的。那你吃着这些饼干碎片,和吃渣有什么区别呢?

13、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孤独的,要承担起自己的选择,即使一人独自前行,也无所畏惧。

14、当然除非你能提出有足够深度的问题,否则重复性地问答,只能算磨炼耐心了。

15、 再进一步,“坚持做一件事情”如果变成了“觉得自己在坚持做一件事情”,理所应当地期待不太可能出现的结果,那就非常容易落空了。如果你的想法是“我反正坚持了,你要给我结果;你不给我结果,我就不坚持了”,这是偷懒,放弃主动权。

16、很多事情,还是要看运气,但前提是,把应该做的全部做到位了。古人云,尽人事,知天命。是谓规律也。

17、这就是偏见。人大多喜新厌旧,我们不停地想学些新的材料,浮于表面地追求浅层次。

18、把一件事情做透做精,个中自有乾坤,如果行动量达不到,是永远感受不到的。如果练习总是点到为止,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很努力,那努力只是存在臆想里。

19、如果你的观点不能让自己进步,那就需要考虑这个是不是一个偏见。

20、 学习和进步是紧密联系的,而你改不掉自己的偏见,你就会把自己埋在偏见里。

21、其实学什么不重要,学到怎么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这是迁移能力。

1、如果一直沉醉在一个成就里,那说明根本没有进步提升。

2、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在纠结?我猜想其中一个原因是,投资自己时我们看不到短期的收益,从而放弃了长期投入的尝试与努力。

3、成长的突破来自视野的突破,只有你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才能做出更多的可能性。

4、即便只有这一丝一毫的可能性,就像在黑暗的山洞里渗入的一缕光,是值得我们全力以赴的。

5、而这时持续行动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你必须不停地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坐在那里,愣愣地等着。

8.png

1、投资自己,并不是说要拿钱去买一堆课程来缓解焦虑

2、 投资自己一定是去用时间换来一些别人无法替代的竞争优势。

3、往往一般人一辈子只有一个视角,就像一个不能缩放旋转的摄像头,直勾勾地盯着方寸空间,而自由视点却能让我们切换角度,就像一名导播,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认知一件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学习》读书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