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行为的设计——《设计的生态学》背后思考

关键词:

环境与行为

无意识设计

感受力

观点:

设计应该是从有中取有;

“行为”融入到“无意识”当中,这种“刚刚好”的设计才会让体验最佳;

设计需要拥有对周边事物敏锐的感知度,在约束条件之下对现有事物的深入思考。


       佐佐木正人曾经说过“设计是使人与环境妥协之事”;深泽直人也曾定义:自己、他人都包含在内嵌套状态的事物,都是“环境”的一部分。

       我们每天都是在一个由自己亲手构建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的行为,很多人提到“设计”,下意识都会觉得是创造性工作,也就是说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然而并非如此,设计最佳的状态应该从有中发现最能吻合人类行为之事,更明白地说,设计就是寻找“吻合”之事,再感性地解释就是“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感觉”。

       举个例子,如果刚好有红绿灯、有白色的停止线,旁边还有人行道,说不定每个骑摩托车或者自行车的人都会把左脚放在上面。跳出这个环境来看,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来修饰这个行为——自然而然,人行道的高度与脚舒适的放置位置让二者达到一个“刚刚好”的状态。但是要说明的是,“即使相同的东西也会像这样有不同的情形,就算是发现了这样的东西,也不可以直接变成设计,这只是找出周遭环境中已完成的设计,叫好像是找到一条路径般,可以找到刚好放进某个洞之物,太单纯的联结是行不通的。”

红绿灯前骑摩托车的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牛奶盒底部的四角形刚好放置在于栅栏顶端相同的四角形上(深泽直人称之为“环境的牵引力”);从乐高玩具中获得灵感的外卖餐盒——将不同尺寸的餐盒快速准确的组合一个外卖包装整体;在手柄前端附有吸盘的伞;等等。其实大部分人可能更加愿意称之为“强迫症”。我不否认这种说法,但是我更愿意说它是基于强迫症之上的完美结合,毕竟“刚刚好”是一种体验最佳的无意识行为。

不一样的外卖快餐盒

       设计相关专业的人一般都有过写生的经历。可能是在某个古味飘香的巷道,将那一份韵味记录在笔间,也可能是对着某个落日余晖,透过色彩,让那刻静止... ... 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感受力,让每个细胞都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细细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拥有对周边事物敏锐的感知度,那么对于一切相对违和的行为,我们都能感觉到些许的不自在,不自觉地深入思考也将成为我们的一个下意识行为。

       后藤武在书中说到“现在的学生已完全变成相对主义者,以为可以靠“随性表演”成为设计师,因为缺乏形式性,所以不知道何谓“形式”或“美”,只是空有满脑子的想法”。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听完这句话我很受教,我们的空想,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我们自己也以为设计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也始终无法接受“带着脚链跳舞”的那种事实,那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创意成形,剩下的只有想法和点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融入行为的设计——《设计的生态学》背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