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代算错的题:1+1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等于2的

图片发自App


[日更挑战第6天]

小学的时候总有一段时间训练类似这样的应用题:有一个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10天,乙单独完成需要1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要多少天?

这道题非常简单,答案是这样的:1÷(1/10+1/10)=5(天)

解题思路是:假设工程量为1,10天完成,那么每天的工作量就是1/10,两人合作,就把两人的工作量加在一起,然后用总工程量去除,就得到工作的天数。

依照小学时期的教学思路,这道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长大后,我突然想起了这道题,却发现事实根本不是这个样子;而且,更让我觉得遗憾的是,在我们世界观没有成形的年幼时候,浪费了最重要的一个思维教育。

只要有人的参与,1+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等于2的。

因为,人聚在一起,就会产生合作,而一旦合作,事情就不是1+1=2这样机械的累加了。

举个例子:有一捆长度在8-10米之间的棍子,你手里有一把卷尺,现在要你量出这捆棍子一共有多长。如果只有你一个人,你会怎么办?

这道题不是脑筋急转弯,就是一个普通的事例。你可以开脑洞,想出各种提升效率的方法,但这不是我想要说明的问题。

假如我们就不动脑筋,就一根一根来量,你一个人,是不是要先把尺子固定在棍子的一头,然后再拉着尺子跑到另一头读取长度数据?如果有50根棍子,那是不是至少要50个来回。

可假如有两个人呢,要一人跑25个来回单独量25根?最直接,最简单,最不用动脑子就能想到的合作方式是:两个人分别站在棍子两端,一人拉着尺子的一头共同测量。

你说这个效率只是比一个人单独做快了一倍吗?很显然不是。

这就是合作的魔力,两个人可以做到一个人根本没法做到的事情。

再比如拿一块很大的板子上楼,一个人很吃力,两人抬就很轻松。这绝不是多一个人,只时间减半的事。而是,合作创造了新模式,而新的模式已经无法用原来的参考来衡量。

所以,这就是1+1>2。

在我们世界观还未成形的小学时期,既然想到出这样的题目,却只是为了简单的数字相加,未免太浪费了。在那个时期就应该传输给我们:团队合作的魔力。

当然1+1也可以小于2,合作除了问题,拖了彼此的后腿,这也很常见。

一个人和两个人,其实是有着质的区别,所以多一个人,不只是多一张嘴,多的可能是一个人无法促成的奇迹。

所以,单身的朋友们,赶紧去找个人一起过,你会遇见不一样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学时代算错的题:1+1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等于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