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拼接成完整

把琐碎的想法拼接起来,看看能推演出什么结局。                                  ——题记

最起初接触“感同身受”这个词是初中的时候,记得这个词的外延逐渐变大了,我当时曾天真以为,一定会实现这个词要求的境界。

过了几年,发现自己做不到完全理解别人的出发点、感受及动机,自然理解不了别人的行为方式。

又过了几年,我已经做到了不再希望别人感同身受体会彷徨又难过的自己。

我想问自己,究竟是攒够了多少唏嘘才能做到不在乎,究竟是堆叠了多少真相,才会在看清的那刻战栗不已。

是时间和实践向我证明,不是看淡的内心想着觉得别人之事与我何干,而是在未来,当自己变成“过来人”后,发现过去自己的看法是不全面的,能看到的一只是个一,站在别人的角度,或者经历了别人的经历,却未必有别人善解人意。

如果能写出灿烂的故事,谁会去选择用悲伤的结局催人泪点,可能只有悲剧才能让人们铭记,快乐却只能让人暂时麻痹、失去警醒和本该有的清醒。

感同身受不得不让人又联想到了偏见。

“偏见是横在两个人之间的不可逾越的大山”,随着年龄增长,总是喜欢揣测别人想什么,却没有考虑到能帮别人做什么,就像每个人都有心内的围墙,哪怕是偶尔打开心扉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会舍得离开自己的温柔乡。

可能是因为在乎,亦或是脸面让自己不能不正视别人的看法,想通过别人的眼睛来投射自己的样子。

其实,想想也可笑,与其这么主观,何不客观的选择相信镜子,哪怕是哈哈镜,你也会看见真实的自己。

或许,上面的诸多思考,只有时间的沙漏会沉淀该沉淀的,吹走该吹走的,在开头和结尾奇妙循环中,谁都是故事中人,也同时是局外人……

是否能在星辰大海中发现浩淼宇宙,全凭内心修养,需要虚伪存真,学会不纠结,做到主动成为照亮一切的光源,或许会碰壁,甚至会遇到碰瓷之事,可总要明白能决定自己人生的只有自己啊。

可能在重塑内心的同时会像《三体》中的罗辑一样惊悚的创造出一个人,再厉害点就是刘慈欣手中塑造的整个三体世界。

现实是,我们也可以创造一切,这全凭自我想象,更重要的是自我成就的行动力,大前提,从牛角尖里绕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片段拼接成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