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可以有多聪明--《暗时间》书评

《暗时间》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源自于作者刘未鹏的身份:程序员。他从在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到这本书出版的八年内,基本以一个月一篇的频率写博客,而这本书,也是精选自他的博文。这件事告诉我们,持续思考的人,哪怕输出的频率真的很低,依然在闪闪发光。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那句话:人与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真的曾经是一名程序员吗?(呃~这样说自己真的好吗?)

暗时间.jpg

01 有趣

书中最有趣的部分,是第二篇“思维改变生活”的“逃出你的肖申克”系列。

当你觉得应该学习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自觉地玩起游戏?我们的大脑真的聪明吗?为什么没办法感同身受?这些问题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解释。

作者用许多幅图片介绍了视觉错觉,这一部分仅作为科普已是妙趣横生。产生视觉错觉的原因,是先天印刻在大脑中的先验假设。这些先验假设是一柄双刃剑,它能使大脑从接收到的富含歧义的外界信息中提取出正确的信息,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认知偏见。

书中有一个生活中的故事。一个男生要与女朋友结婚,经济情况并不好,但老丈人要求必须有三金和一万元彩礼。男生东拼西凑凑齐了钱,但心里一直不舒服。婚礼上,老丈人也给了男生一个红包,男生始终憋着的一口气这时候爆发了,把红包撕了摔在地上。谁知,红包里是一张十万元的存折。

老丈人并不是要捞钱,只是出于风俗想要女儿嫁得风光,男生的情绪都来自于自己的推断,而这种推断来自于大脑的偏见。生活中有多少误会不是来自于偏见呢?

打破偏见的唯一途径,就是开阔视野,多积累知识,和具有不同背景的人讨论,并时常用下面两句话提醒自己保持Open Mind:这只是一种可能,未必是唯一的可能;想不出其他解释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释。

接下来,书中从进化的角度解释了人类的动物性。

人类的大脑是在漫长的进化中“堆积”起来的。最初的大脑只有原始的反射模块,慢慢拥有了初步的情感区域,直到最近几百年的高级认知能力。

我们的高级认知能力知道某些事是重要的,但总有来自情感区域和反射模块的声音告诉我们按自动驾驶的方式行进,而高级认知能力往往会败下阵来。

作者说,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

单纯的自制力是非常痛苦的。我们要知道,对即刻快乐的追求是深植于人类的基因中,是天性,无法抵制诱惑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认为那是对的,同时,认识到这些知识,认识到大脑的局限性,并最终摆脱它的控制,能让我们在情绪上感到愉悦。于是我们可以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用大脑的动力来推动它本身。

02 有料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总量大致相当,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细,有的沙漏颈部较粗。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即使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拥有更长的生命。”书中的这段话充分表明了作者的时间观念。

他有一个小习惯,利用吃饭、走路、等车这些暗时间来思考,睡觉前放一个问题在脑子里,在思考中模糊入睡。这相当于把头脑当成了一个计算机,给思考分配一个后台进程一直在运行,不知不觉间就收获了大量的思考时间。他的很多问题都是在暗时间里想通的。

作者分享了自己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他在读书时总是问自己三个问题:问题是什么?方案是什么?例子是什么?如果是解释现象的书,则问四个问题:现象是什么?解释是什么?支撑解释的理由是什么?例子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能回答,才能说明读懂了这本书。

学习知识一定要关注知识的本质。学习新知识时同样也有三个问题:本质是什么?使用这项知识的第一原则是什么?该知识的结构是什么?所谓“活学活用”,就是要去除知识的表面细节,抽象出知识的本质,而在遇到问题时,也要抽象出问题的本质。知易行难,思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能不断地练习。

对于思考,作者有一个很棒的比喻:人在思考的时候,就像是在黑暗中打着电筒往前走,每一步推导,每一步逻辑或猜测都将我们往前挪一步,然而电筒的光照到的范围是有限的,我们走了几步发现后面又黑了。这就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大脑中的工作记忆资源是有限的,最好的办法是用纸笔写下来,用外力跟踪思维过程,方便回顾和思维延伸。

事实上,作者用了整整两节内容来说明写的重要性。他把为什么要写,写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难题,为什么会想放弃,又如何解决,各方面都考虑到了,完全说服了我。

书中的第三篇“跟波利亚学解题”比较专业,适合学数学的人和软件工程师们看。

03 有经历

看见优秀的人,我们总是好奇他是怎么成长的,作者用一节内容简单描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他的父亲做电气方面的设计,对新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上一直孜孜以求,从书里完成自学。父亲告诉他两件事:不会么?查书去;买书不用心疼,因为这是长远的投资,获取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他的母亲作为一名家庭主妇,遇到难事从不退缩,只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刘未鹏,懂得最重要的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拥有对新事物强烈的热忱,这种热忱带来真正的学习效率。

所以为什么说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方式与外部教育不同,它是浸润式的,温柔细微的,不知不觉间便进入了孩子的潜意识,自然而然形成类似于与生俱来的习惯。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一个现象:我们很多推理过程都是自动的,如果有人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我们会说:“我觉得就是这样,你要问我我也说不清楚。”这是因为我们很多知识都是在潜意识中的,我们意识不到,它却一直在起作用,家庭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

结语

作者把书分成三类:知识类、思维类和娱乐类,这本书既属于知识类也属于思维类。它不仅有作者在时间管理、学习和思考上的方法,更启示我们该如何正确地深入思考,提高思维能力,而整本书,就是作者思考的结果,读完这本书,你会感叹作者的思考之深入,能感受到知识的浩瀚与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可以有多聪明--《暗时间》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