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继续本系列文章,我想聊一聊“收口”是否能在沟通的有效性上发挥作用。
沟通的本质是信息传递
在任何场合下,我们都在不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沟通。
从对话中的不同语言,到细微的面部表情或手势,再到各种文本视频的视觉呈现,这些是沟通;
从双向的互动式交流,到单向的信息接收,再到一对多的宣讲,这些也都是沟通。
而如果仅仅从与人沟通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在工作场景下与同事或者上下级的沟通,会在生活中和家人或偶尔遇到的陌生人进行沟通,也会和任何可能遇到的沟通对象进行沟通。
无论是怎样形式的沟通,其本质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
只要是信息的传递,必然会有信息损失的风险,而信息损失带来的后果可大可小,小者可能招致沟通效率低下,造成额外的沟通成本和时间;大者则可能给业务带来影响,甚至带来重大后果。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空管员和飞行员之间的沟通中出现信息损失,那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对于严谨性和精确性要求更高的行业,沟通问题会带来致命性的灾难。
为什么会有信息损失?
沟通中的信息损失主要是以下几大原因导致的。一旦踩踏到以下任意一片“雷区”,都会带来沟通灾难。
第一种是沟通双方的表达能力。
针对我们看到的事物,每个人大脑中的所思所想是一回事,而将这些所思所想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又是另一回事,这两者之间往往是有脱节的。
若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脱节,那么这将是确保良好沟通的第一个“等式”。
一旦沟通双方中的一方或双方的语言表达没有和所思所想达成一致,那么这样的沟通可以认为是无效沟通,或者说是一种产生负面效应的沟通。
当然,即便是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也有可能使沟通步入正轨,只不过可能需要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因为随着沟通的深入,更多细节可以被挖掘出来,渐渐地将沟通内容浮出水面,但这样的代价未免太高。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的,我觉得既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阅读的习惯,提升自己的语言积累,又要不断地练习表达,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多听听他人的反馈。
第二种是沟通双方的理解力。
若语言表达能够完全与所思所想保持一致,那么这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但要确保最终的完美沟通,还需要另外一个“等式”。
这就是看沟通双方是否能完全理解沟通的内容,避免“鸡同鸭讲”这样的无效沟通。
沟通双方的理解力取决于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底层思维能力,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学历背景和成长经历,这几个点都有可能带来理解力的差异。
要避免受到这类理解力差异的影响,就需要沟通双方尽可能先了解对方,并在沟通中尽可能融入同理心,从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适合对方理解的沟通方式,这其实就是沟通技巧的体现。
第三种则是任意一方是否忽视了重要信息。
在沟通过程中,还有可能涉及到第三个“等式”,也就是专注力。
无论是沟通的哪一方,都需要保持专注力,一方在沟通时,自己需要专注于沟通目标,同时对方需要专注于倾听,不放过任何信息,特别是那些非常重要的关键信息。
我们常常会发现,明明已经和对方沟通了相关的事宜,对方却在之后矢口否认,这其实并不是对方故意的否认,而是因为在沟通过程中没有注意倾听,造成无效沟通。
这里我需要提一个现象。在不少会议中,经常会有同事不认真参与会议,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会议的很多精髓和讨论都会离之而去,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也增加了其他同事与其做额外沟通的成本。
前两个等式无法划等号,是能力或者背景的原因所致,但这是可以不断提升和弥补的,而最后一个等式无法划等号,其实是态度和尊重问题。
如果在一家企业中,你发现会议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开小差,或者肆无忌惮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那么这家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素养并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时我们就需要当心了。
沟通方法的收口
沟通的最高境界是无损化的信息传递。
在沟通层面,收口并不是要将沟通活动本身进行收口,而是从沟通策略或方法上进行收口。
作为一位专业的文档工程师,我对于沟通中是否存在信息损失较为敏感,也会主动将一些沟通场景作为研究对象,从第三方的视角进行观察和解读,同时我自己也会在沟通中保持严谨和专注。
因此,在不少场景下,一些同事会邀请我旁听他们的会议,或者对于一些对外沟通的报表进行重新设计,甚至于对于一些因沟通问题而引发的矛盾进行有限度的调解。
作为第三方,我非常容易发现很多沟通问题,这是身在其中的人所发现不了,比如沟通中信息的缺失、理解上的断层等。
按照我的经验,对于因信息缺失而造成的重复沟通的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我的方法是通过一些模板的形式,将沟通策略以方法论的形式落地,比如,针对某一种业务上的协作,需求方需提供哪些必要信息,执行方又需要确认哪些信息等。
而理解上的断层就比较困难,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在沟通过程中,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从同理心的角度,增加相应的背景信息,从而消除对方可能存在的理解断层。
当沟通策略或方法得到收口,并最终形成最佳实践后,可以极大地减少沟通成本和信息缺失,同时,这些最佳实践本身也是可以不断进化的,从而使沟通的水平和效率也能随之提升。
如果有条件的话,企业内部也可以培养这样的收口角色,既能像高空中飞行的苍鹰一样,从更高处发现沟通中的问题,也能像啄木鸟一样,深入到沟通的过程中,挖掘出沟通存在的信息缺失和理解脱节,成为企业内部的沟通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