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天幕红尘》读书笔记

《天幕红尘》读书笔记

11
林雪红说:“是的,是我愿意相信,而不是相信。”
“愿意相信”是一种主观愿望,而“相信”确实一种客观认知,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这也启发我们平时说话要注意,你愿意去学、你去学;你愿意去工作、你去工作。
100
叶子农说:“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那咱说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之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
“见路不走”这种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为什么无法复制呢?就是因为那个成功是果,它所具备的“因”,也就是条件,我们无法完全满足。既然没有那种“因”,成功的“果”也就很难实现。但是我们为什么又要借鉴经验呢?要注意,我们很自然的加了一个词语“借鉴”,而不是照搬照抄。可以参考成功案例中的因果逻辑关系。132
叶子农说:“这太难为狗了,狗能做到的极限就是闭上嘴,什么牙都不吐。”虽然戴梦岩的语言有些过分:但是叶子农并没有在意,笑了笑回厨房了。
既然吐不出象牙,那就不吐,不吐最好的方式就是闭嘴。
133
总裁的餐桌不是我能凑的地方,踮着脚尖夹菜我得累死。我这人嘴臭,也没教养,到哪儿都不招人待见,我不自在,人家也不自在。我就想在这个小窝里爬来爬去过我的日子,不招事不惹麻烦,简简单单的。我说的都是实实在在掏心窝子的话,这事就过去了,让您受累了。您要是肯赏光呢,晚上我请您吃顿饭,一顿饭真的不成敬意,可我对客人的尊敬方式就是吃饭。
说话也太损了。还“踮着脚尖夹菜”,看来对方的门槛确实高,不过叶子农这种自我贬低的态度也有些作用。
135
叶子农说:“那种规格受不得,一坐一屁股臊,妈妈呀,真把自己当高人了。乔治和迪拉诺都是有影响的符号,有多大动静招多大风,一招风我这小日子还混不混了?”
戴梦岩说:“那你就干脆不去嘛。”
叶子农说:“三顾茅庐,真给你顾个几次你受得了吗”
戴梦岩说:“我受得了,我经常要让人家顾几次,顾少了还掉价呢。”叶子农笑笑说:“那你是有价。俺没价呀,咋掉?”
“三顾茅庐”既显示了刘备的求贤若渴,也抬高了诸葛亮的身价,一举两得。“树大招风”,树越大,风就越强劲,被风刮到就越受不了。
“掉价”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但是细想,很多时候都是用词不当呀。你根本就没什么价,这可能是你本身就不怎么样,或者在别人眼中你根本就不怎么样,你还掉什么价呀。叶子农这句话同样显示了他的自我贬低的一贯风格,当然,这和阿Q的自轻自贱是完全不一样的。
137
叶子农说:“因缺有需,无论是时尚的、年轻的、尊贵的,都是卖给需要它的人。问题是你需要吗?你老吗?穷吗?”
戴梦岩说:“要是这样,那我以后还怎么买衣服啊”
叶子农说:“因缺有需呀,看你缺什么了,所以服装才会有那么多风格。”戴梦岩突然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但嘴上却还在说:“你可气死我了!”叶子农觉得自己很无辜,无奈地说:“不吭声不行,顺着说不行,说实话还不行,那你给我指条生路吧。”
戴梦岩心情好多了,说:“你见路不走,指了也没用。”
叶子农说:“难怪世上有那么多歪经,多好的经也架不住你这种念法。”戴梦岩说:“管它好经歪经,能挣到钱就是好经。
“因缺有需”,事实就是这样,只有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你倒是质优价廉,但是没有人需要,那也不行呀。不过现在社会又进步了,你没有需求,就去创造需求呀。苹果手机不就是这样吗。是否有需求,是针对当下的消费情况来说的,如果你能创造更好的、更适合人类的,那自然就能提升人类的需求层次,那就有需求了,也就有市场了。这是不是就是供给侧呢?
144
老九嘿嘿一笑说:“这不正在革嘛。我就是想趁你这次来谈谈我的想法,你不来我就去柏林,反正你得帮我瞅瞅。只要方向对了,操作我有信心。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生活归生活,干事归干事,在投资经营上,我从来都是一分钱掰成八瓣花。”
叶子农说:“要是能掰成十六瓣就更好了。”
老九说:“你看你,这不就是节约的意思嘛。”
叶子农说:“没浪费你节约什么?你有这种想法就已经离白扔钱不远了。”老九不明白,问:“为啥?”
叶子农抽一口烟,说:“一分钱能花出一分钱的有效,你已经不是人了,是神,这表示你没有错误。但是,只要你还是个人,怎么可能不出错呢?一分钱能花出八成的有效,就是我们常说的高人。六成的有效,就是可以接受和允许存在的。一分钱掰成八瓣花,那得是多大的贪心哪,您还有可能如实观照事物吗?无效,您再省也是扔。”
这绝对是杠精,不过分析的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叶子农看中的是花钱后的效果,这就是注重结果。只要是有利于结果的达成,你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如果你只是为了省钱,即使再省钱,没有结果,那也是浪费。
147
叶子农拿起第一个命题看,英文和中文的意思一致,都是一句: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他放下,没有回答,又拿起第二个命题看:唯有变是不变的。他立刻明白了,第一个命题的漏洞是故意的,是设置了一个逻辑陷阱和思维导向,第二个命题才是真正的基础原理设置,意在推导出立场逻辑,进而推导出立场观点。
叶子农拿着命题只说了一句话:“您这个唯有变是不变的还变不变了?”乔治沉默了许久,说了一句话:“你走吧。”
叶子农说了声:“谢谢”放下命题,提上一袋子钱转身走了。
这个回答是比较绝的。实际上就是用对方的逻辑思维去攻击对方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叶子农先拿钱后答题这也是一种表态:我是对的,这不是偶然碰运气,我坚信我的观点态度;假如是先答题,那就有碰运气的成分了。
196
一个男记者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您是说您现在是去中国吗”
叶子农边走边没好气地说:“是回。靠,回和去搞不清楚。”
这个字眼扣得好。“回”是回家,中国是祖国,是自己的家;“去”是出发,中国是行程的目的的,自然就不是家了。
198
戴梦岩说:“那不管。你归我了,就要由我负责,我要你是安全的。”叶子农无奈了,真的是无奈了,倒靠在座椅上,沉默了好久,自嘲地说:“我一直以为我是兵,碰到你我才知道,原来我是秀才。”
这话还是比较损的。借用俗语骂人,说戴梦岩不讲理。
207
张志诚说:“这不是一个能让人信服的说辞,如果你讲的是桌面上的东西,我需要了解抽屉里的干货。”
叶子农说:“没凭没据的东西拿到桌面上站不住,也不地道,抽屉里的东西只能塞到抽屉里,能拿到桌面的也就不用抽屉了。”
这个对话看似抬杠,但是细想也是有道理的。既然是抽屉里的东西,自然是需要放到里面的,既然放到里面了,那就说明它是需要保密的,既然需要保密,那就不能放到桌面上。
220
戴梦岩走到被砸的车前仔细查看,这辆高级轿车已经被砸得伤痕累累,挡风玻璃和车窗完全失去了挡风功能,车里到处是碎玻璃。这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让她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她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因为操纵这一切的竟是远在纽约的一只老人的手,而她与怒骂她的观众都只是这个老人要教训一下叶子农的连带效应,她与观众连个角色都不是。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三体》中类似的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还有“现阶段,打败你的,不是对手,而是路人。”这句话都是表达类似的意思。你被击败了,但是你根本找不到对手。当然,你能找到击败你的人,但人家根本不是你的对手呀。“对手”是什么,是要针锋相对的,是要有利益冲突的,人家和你根本不搭界,或者人家根本不认识你。你的失败,最多算是连带效应,只是波及到你而已,你根本不算个角色。
268
叶子农在纸上画了两道竖杠,间隔五六厘米,说:“境界是一个表达状态的区间,两边为界,界内为境,不可能揣着这边扔了那边,是本一的。如果不赋予它具体的内容,这个表达工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风情女人咱就不说了,连性这一境还没出离呢,不然她风情个啥劲呢?品位女人,没品没事,一品就露了俗。对治俗的一境;您还有可能扔了俗吗?只要不出离雅俗,您还有可能不土吗”
对“境界”的拆字法理解也算是别出心裁了。“境界”是对一种境况、一种状态的限定,或者说是一种有边界的境况、状态。
279
让顾客觉得你是傻瓜。
这才是做生意的最高境界,比把顾客当成上帝还高明。
286
叶子农说:“这就是扯淡了。现在让你走到客厅,你留下的脚印就是你走这段路所需要的面积,如果把脚印以外的实地削掉,每个脚印之外全部是万丈深渊,你再走个试试,我怕你一步都迈不动吧。脚印以外的实地就是心理支撑,你没踩上不表示它没起作用,人活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心理支撑的过程。咋,没弄通马克思主义的都不活了?”
这个比喻非常贴切。人的精神支撑,看似无用,其实是大用。如果只是单纯的物质享受,那你就和动物差不多了。但是,很可惜,你是人,你有思想,不论这思想是高尚还是卑微。只要有思想就需要吸收营养,不论这营养是有益心灵健康,还是危害心灵健康。这正如人的身体一样。人需要补充营养来保持身体的新陈代谢,而那些无益的营养因其色香味迎合人类的贪欲,所以有些人吸收不良营养更多一些,所以我们的身体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人的精神也是如此,懒惰的人总是愿意吸收那些营养成分少甚至有不良影响的精神食粮,长此以往,就像身体的健康状况会逐渐变差一样,你的精神健康状况 也会每况愈下。
301
主答辩提问:“定律是不是路”
方迪回答:“不是。定律是定律;路是路。路是方便的、经验的、模式的、固化的、既有的;定律是必然的、因果的、规律的。”
一位答辩委员问:“我们不需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吗?人类不是在一代一代的知识积累中得以进步的吗?这是两问一题;并作一题回答。”
方迪回答:“知识包括了定律和经验,但现在讨论的主题不是给知识划分范畴;而是讨论经验与因果律的关系。见路不走是不唯经验、教条;不是排除经验、教条;不唯就已经包含了学习、借鉴。任何一个成功的经验起初都不叫路的,走的人多了才叫路。见路不走是更接近科学的思维,不表示路就没用了,对于不能理解见路不走的人;见路就走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至于能走到哪里就得靠碰运气了。人是懒于动脑、勤于动心的,喜欢把某个条件放大为成因的全部,这样容易比照,容易获得信心。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大家都是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事实不是这样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不一定能做到,都是人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只有我具备了别人能做到的全部条件,我才可能做到,而事实上我很难悉数复制别人的条件,只有根据我的条件去做我能做到的,才是不脱离实际的。”
“定律”和“路”是不一样的。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路”是主观的经验,“定律”是客观的规律呢?
327
说到这事,戴梦岩显得有些伤感,说:“这半年,我像活了半辈子。奥布莱恩是真让我开眼了,原来大众是可以这样被操弄的。以前我最烦娱乐记者,现在觉得他们那点八卦伎俩简直纯洁得像天使。和平年代,大家都忙着赚钱,可就是有人还得提着脑袋过日子。都说人各有志,说实在的,认识了子农我才真正见识了什么叫人各有志。”
梁士乔说:“是啊,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活法。”
戴梦岩说:“梁哥,如果有人跟你说:瞧你那穷酸样。你会生气吗”
梁士乔说:“会的,人不可以这样没礼貌。”
戴梦岩说:“我就真跟子农这么说过,我故意的。你觉得子农会有什么反应”
梁士乔想了想,说:“我想象不出来。”
戴梦岩说:“他没生气,还说谢谢。我不明白,为什么还要谢我呢?他说:能让您获得优越感,这让我觉得我的穷酸也有了价值。这句话我一直记着,让我想了很多,比如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比如出人头地,原来我们的快感、满足感、优越感是要从我比别人强里获取的,原来我们是这个活法。我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想想常挂嘴边的爱心、善良,我突然觉得好假好假。子农真的是让我见识了什么叫人各有志,突然你看见人不为财死了,鸟不为食亡了,你傻眼了,不知道为什么活了。”
梁士乔笑着问:“那叶先生怎么活呢”
戴梦岩笑笑,说:“子农是不找死不找活,平常过日子。我没他那平常心,我活一天是一天,走哪儿算哪儿。”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就没有判断,得出的结论也是片面的。这适用于很多情况。比如in的幸福感。如果单纯从物质享受上来讲,你比秦始皇富有多了,他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你肯定不如秦始皇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幸福在更大层面是来自差距,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差距越大,你就会越感觉到幸福。这样说来,人都是卑鄙的了,你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你把别人比下去了呀。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却只活了一天,有的人活了一天,却抵得上他人一辈子。人生的长度是一方面,人生的质量、密度、高度、浓度那是另一回事了,那才是最核心的。
你骂我,我还谢谢你,让你获得优越感,这是怎样的一种自我贬低呀。
355
雨像倾泻一样下着,雨刮器快速地摆动才能看清路面,方迪跟着车流行驶,希望快一点回到房子倒在床上,她感到方向盘越来越沉,手脚越来越无力,仿佛人都被抽空了,窒息得连呼吸都困难。她真真切切感觉到了疼,感觉到了心在滴血,那种疼痛从心底蔓延,冷得像寒冬,热得像火烤,欲生欲死都不能……她知道自己快坚持不住了。
前面出现一座石桥,她把车停在桥边,撑着发虚的身体走到桥的人行台阶上,靠着石栏瘫坐在地上,任凭大雨倾泻,涨疼的头在冷雨的倾泻中似乎好受了一点。这一刻,所有的理性都崩溃了,她双手捂住脸,顺着指缝流淌的已经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伤心欲绝的状态让人心颤。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1-06《天幕红尘》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