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会议必有纪要

上一篇介绍了OKR,这篇说说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的核心要素包括:决议,也就是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每一项的责任人是谁?行动的起始时间和截止时间是什么?记下这些要素后,就可以行成一份完整的会议纪要。

试想,在会议中,当出现某一段时间乱讨论时,你通过屏蔽人为态度或者感受层面的东西,就事论事,把讨论环节形成的决议脱口而出。此时,大家都会想你投来佩服的眼光。

会议纪要需要高度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从容应对会议,则需要一定的经验技巧。

接下来我们以主持人的视角来看看如何设计一次比较好的会议。

首先是设计场地,把会议安排在工作现场,和专门预定一个会议室,或者把与会者带到度假村开会,三者传递的信息都是不同的。

工位上召集的站会,在开会前就向大家传递了一个强烈的沟通信号:这件事必须当场定下来,而且开会时间不会太长,只谈具体事。至于组织全员去度假村,在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合开会,其实是暗示大家可以敞开聊,会议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家的情感和交流,得出讨论成果则是必要的。

可以想见,开会场地可以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沟通信息。

其次是设计时间,比如团队平常9点上班,你告诉大家:这个会,辛苦大家,上午8点之前一定要到。潜台词就是会上讨论的事项刻不容缓。

如果你说:我们把会议安排到下班后,大家现在都跟大家家里打个招呼,可能会很晚。意即我们需要充分讨论,“耗到”大家达成共识为止。

还有设计环境,比如进入一个会议室后,发现座位的安排方式跟以往不同,大家要从围坐一圈变成分小组落座。那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是一个要进行讨论的会议,甚至可能要按组别来竞争。另外设计环境不仅体现在安排位置上。

有的会议主持人还会把握会场中的其他一些要素。通常创业团队会议室里摆放的是瓶装水或者一次性纸杯。当参会方是一家体制内的单位时,心思缜密的主持人就会把瓶装水换成青花瓷的杯子,通过码放整齐的瓷杯向与会双方传达郑重感、仪式感。

同理,主持人提前在会议桌上准备好笔和纸,就意味着这个会议要讨论,要做记录;主持人预先把会议资料送至参会人手里,就意味着大家要提前做功课,不能无准备发言;主持人把沙漏、计时器摆放在会场的醒目位置,就意味着会议讨论要有时间概念……

那我们再来说说会前该如何寒暄

开会时前,人们陆续走进会场,但会议尚未开始,你作为主持人,可以发起怎样的沟通?

第一,决不能聊待会开会的正式内容。在人还没有来齐的情况下就把会议内容谈起来了,敏感的人看在眼里,会觉得这几个人是在开小会。即使你没有这个意思,也会因此导致大家信息不对称,不利于接下来的会议开展。

第二,不能闲聊。不要觉得这是寒暄,你就可以去聊大家的私生活——你们家买了辆新车,这车不错,你去看那场电影了吗?这种拉家常也会稍显不专业。

事实上,在这个场景里,最简单的沟通方法是发起一个请教——稍微提前关心一下周围落座的与会者,问问他们最近在做的工作、发生的事。一轮请教下来,对方觉得很满足,你也会感到很轻松。如果对方掏心窝地把他的方案说给你听,你当然收获很大;即使他跟你瞎客气,你也不吃亏,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寒暄。其实在很多场景下,像这样用请教的方式来发起寒暄,都是一种低调但有效的社交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凡会议必有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