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容易理赔难?是谁在误导我们?

每个人身边都应该有那么几个保险营销人员,一提到买保险时,大众普遍的拒绝会是:保险是骗人的?买保险容易理赔难?保险没用的啦?今天小编带大家扒一扒,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众普遍有这样的误解。

其实保险业务在内地复业后的三十多年,最早一批的客户已经集中进入了理赔期,很多客户也获得了赔付,为什么他们也没有发声为保险正名?

小编以为理由有四:

其一:九十年代初最早买保险的那批客户,首先是买的人群少,人民普遍不富裕,能买保险的都是经济实力不错的,当时买五万、八万的重疾或身故保额,那时看来是一笔巨款。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消费升级,但因买了保险后续不再加保,就算目前获得理赔,也觉得这个保额对家庭的实际帮助不大。没有达到预期,当然不会主动向别人推荐。

其二:现在购买高额保险的,就算获得了赔付,也不会主动向别人透露获赔情况。因为一旦获得五十万、一百万的赔付,通常意味着健康出现较大问题甚至故去,治疗疾病保证健康是当务之急,甚至在丧失亲人的伤痛中,也不会跟其他人提及获赔情况,更何况国人有“财不露富”的传统。而一旦获得几百万或上千万赔款的这类人,通常都会是企业负责人或关键岗位人才,一旦个人健康出现状况,甚至对企业都有着致命的影响,万不能声张,所以也不会传播保险的好处。虽然保险公司会做些理赔案例宣传,但出于客户隐私考虑,不能太多信息,内容显得单薄,又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

其三:跟保险公司“宽进严出”政策和代理人职业素质不高有关。保险公司普遍存在着买保险时较容易,一旦发生理赔时,再核实各种关系、材料、既往健康状况等情况,当然这是现阶段国家信用体系缺失的不得已,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保险公司为了业绩故意不作为的情况。另部分代理人本身专业素质不足,给客户设计的险种不全面或销售时存在不当承诺,导致出现保险事故时不能获赔的纠纷。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众口铄金,负面影响抵消了辛辛苦苦建立的口碑。

其四,小编以为这种误区,跟消费者自身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国自古存在“重信义”“一诺千金”的传统,故对“契约精神”的重视不够,不关注保险合同本身,而是认为当时怎么怎么说的就应该怎样怎样,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何况数以百万计的代理人队伍,更难保证同样的专业水平。所以我们消费者也要关注保险契约,避免因销售时夸大造成的损失:比如“万能险就是万能的”,一年交多少保费才能让万能的保险什么都保什么都赔呢?比如“跟我同病房同样的病,为什么他赔了我不赔?”就跟去饭店点餐一样,一个点家庭小炒,一个点翅参鲍肚,当然不能上相同的菜、吃相同的味。选择的产品不同,搭配的情况不同,交费的金额不同,当然理赔的结果也不同。

其实为了更好的经营和发展,保险公司目前的赔付率基本都在95%以上,不赔付的情况保险公司也要非常谨慎的评估。君不见周围购买保险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保险真的像传说的那样不好,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购买呢?只有一个理由:虽然保险获赔者不会大张旗鼓的宣传保险,但也会从身边人逐步影响。

最后小编给出两点建议:随着收入增长,保额也需要随之增长,否则保险的功用的感受会大打折扣;多比较,选择更专业的代理人,关注保险合同本身的契约内容。不要盲从盲信,不要轻易排斥,保险是家庭理财方式的一种,仅此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买保险容易理赔难?是谁在误导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