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内容
1.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自己所想的一样行动?
(1)为什么在面临长期的好处和短暂的快感时,我们总是难以自控地选择后者?其实这未必完全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面临的外界诱惑太强大了。类似色情、赌博、毒品、酒精这样的刺激,也叫“超常刺激”。在超常刺激的影响下,我们很容易就会被自己的本能所劫持,沉浸于短暂的快感之中,而现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恰好处处充斥着这样的刺激因子,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身不由己、难以回避。
(2)另一个行为不可自控的原因,可能要归咎于我们的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影响。当我们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任何负面的情绪,都深刻塑造着我们的思维和观念,尤其是恐惧和愤怒这两种情绪。我们成年后的某些行为,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保护了童年那个受过创伤的自己,虽然它经常以我们不喜欢的形式出现。
(3)第三个是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和童年经历一样,语言也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刻板印象以及消极行为的形成,都和文化语言有紧密的联系。
(4)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绝对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外界环境的刺激、周围人对你的态度,你听到的、看到的、正在思考的每一句话,过去的经验,还有现在身体和情绪的状态——这一切联合起来,一起决定了你当下的行动。
2.为什么人们会被情绪绑架?
(1)其实,当我们情绪爆发的时候,它可能已经压抑很久了。情绪会受到社会的压制,所以成年以后,我们一般都会尽量克制自己。但是如果长期以来,我们都很少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不由自主地用焦虑、抑郁这类抑制性的情绪,来掩盖真实的情绪。但是保持在抑制性情绪中,并不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从抑制状态转化为防御状态,让自己暂时感觉轻松一点。
(2)当情绪爆发以后,我们就没那么容易冷静下来了。因为现代人的大脑,本质上远古时期没任何分别,它会把你过往经历过的所有“危险时刻”,都深深地烙烙印在脑海里,好让你在未来可以规避这些风险。
(3)当我们被触发到情绪以后,身体会出现很多应激反应,包括颤抖、冒冷汗、心跳加速、嘴唇发麻等,其实也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在“作祟”。人类有两套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一般在危险情况下才启动,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在安全的状态下发挥作用。当交感神经被触发以后,哪怕“危险”已经解除,副交感神经也要用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才能让你的身体重新平静下来。所以在应激状态下,人是很难像平时一样理性思考的,看起来更加“情绪化”。
(4)而且在网上可以看到的负面信息越来越多了,这也会给我们的情绪健康带来威胁。
3.如何摆脱情绪困扰,从当下做出改变?
(1)现代人追求坚毅刚强的形象(尤其是男性),所以习惯将脆弱的一面隐藏起来,但这样做其实对我们的情绪健康非常不利。
(2)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把它们释放出来,哭也好,大声说出来也好,通过运动来排解也好,关键就是不要老是憋在心里。
(3)那么,要怎么提高情绪素养,呵护自己的身心将康呢?当你心情出现起伏的时候,可以试着问自己三个问题,让注意力重新回归到自己身上:
第一,你的身体有什么感受?——这些感受包括温暖、寒冷、刺痛,感觉到有压力等等。
第二,你在哪里有这种感受?——头顶、胸部、腹部,还是其他地方?
第三,这种感受有多强烈?——如果出现感觉的部位是一个圆圈,请描述圆圈的大小。
回答这几个问题,有助于帮我们从焦虑情绪中拉出来,把关注转移到更直观的感受上。
(4)现在有越来越多人面临焦虑和抑郁方面的困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太长了。如果当你发现,你可能已经被数字媒体绑架了,就需要制定一些策略来摆脱它们的控制了。
a.策略一,放慢刷社交媒体的节奏。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限,比如每晚9点以后关掉手机,不要再让微信等社交媒体弹出通知,避免被狂轰乱炸的外界信息干扰;
b.策略二,重新建立焦点。具体方法包括:一次只使用一个设备,一次只处理一件任务。和人沟通的时候,要专注地于沟通——这样可以避免我们的注意力不被分散;
c.策略三,切断超常刺激的干扰。举个例子,卸掉你平时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没那么容易因为看到游戏忍不住点进去而耽误正事了——因为缺少了感官上的刺激源。
d.最后,如何摆脱童年负面经历的影响呢?童年对于我们人格的影响,就好比电脑编程,要想改写你的“大脑程序”,就得重新再编程一次——这就叫做 “认知疗法”。
第一步,你要揪出问题的根源,比如你现在感到抑郁,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讨人喜欢,那么你就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觉得不快乐,因为我觉得没有人喜欢我。”
第二步,为解决该问题设立目标。对于上述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找回自己能被人喜欢的价值感,重新建立起自信。你可以在心里这么说:“我想要有人接纳我、喜欢我”——而这就是你接下来的人生目标;
第三步,关注你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多围绕目标,跟自己说一些正面、积极的话,比如“我很讨人喜欢”“我一定能行”;一旦出现负面想法,比如“没人愿意做我的朋友”“我真的很糟糕”之类的,立刻纠正它们。
重要观点
1.大家通常都认为,我们的想法和决定,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但是科学表明,人类采取的每一项行动,其实都是外界环境、人际关系、过去的经历、复杂的感情,和道德规范互相权衡起到的结果。
2.有一位动物学家发现,如果你创造出了一种,比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事物更强有力的刺激,动物会情不自禁地被这种刺激所吸引,甚至耽误了原本该做的正事。
3.特别是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被电子设备所环绕,在一秒之内就能接收到以往所没有的千百种刺激,而在互联网上,很多内容都是被精心炮制出来的,可以瞬间攫取住我们的感官,让我们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4.所以也可以说,我们成年后的某些行为,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保护了童年那个受过创伤的自己,虽然它经常以我们不喜欢的形式出现。
5.如果长期以来,我们都很少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不由自主地用焦虑、抑郁这类抑制性的情绪,来掩盖真实的情绪。
6.当交感神经被触发以后,哪怕“危险”已经不存在了,副交感神经也要用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才能让你的身体重新平静下来。
7.现代人非常注重智商、情商方面的修养,然而却很容易忽略“情绪修养”。
8.据统计,经常使用社交媒体会使抑郁症风险增加27%,大量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生自杀意念的可能性要比不常这么做的人高35%。
9.我们之前的认知,都是被之前摄入的信息所塑造的,所以当我们改变现在摄入的信息以后,就能起到反向塑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