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理想信念”
什么是理想?
——理想源于现实。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定是来自于社会存在的。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对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的不断满足完善之下,也不断地产生各种对于未来的期望和追求。
衣食足,则进一步追求荣辱;
仓廪实,则进一步追求礼节。
——理想高于现实。
理想是对于未来的期望,是尚未到达的前方。
理想并非唾手可得,而是对于未来想要、现在还未能达到的某种期许,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理想能转化为现实。
那些好高骛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的,是幻想;
那些不切实际、根本无法付诸于行动的,是空想。
只有那些符合规律、符合自身条件、经过不懈努力能够成为现实的,才能称为理想。
对于一个普通老师来说,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注定选择了“平庸”。
努力工作,认真教学,并不是为了所谓“学而优则仕”,不是为了“平步青云”,不是为了被提拔成校长、局长、厅长、部长。
而只是纯粹发自内心地想要教会学生知识,想要把学生培养成材,想要帮助学生实现他们自己的愿望。
从这个角度来说,
老师的理想,就是帮助学生实现理想。
老师的信念,就是引导学生坚定信念。
二、关于“道德情操”
我们很多人的自我修为,是希望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我们对学生的期盼,是看到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无论如何,“德”始终是第一位的。
从古到今,我们对于理想人格的期望,首先都是对道德的追求。
作为老师,师德更是必须放在核心的首要品质。
师范者,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渊博如孔子,仍然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得“不耻下问”。
而他之所以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不仅在他的学识,更是对他崇高的道德品质的敬仰。
教师之德,在于传统美德,在于社会公德,在于职业道德,在于君子之德,更在于师者之德。
教师是普通人,又不是普通人。
作为一个普通人,教师也需要人间烟火,也食五谷杂粮,也有七情六欲。
但作为一个老师,必然注定要有远远超过普通人的道德标准。
毕竟,为人师者,也必定要为人师表。
即使作为普通人的教师再怎样个性鲜明,再怎样与众不同,无论你在家里如何放浪形骸,在精神世界里如何天马行空。
在学校里、在课堂上,甚至在公众面前,你就必须坚守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道德底线。
三、关于“扎实学识”
一个合格的师者,必须要能够传道、授业、解惑。
要传“道”,自己首先就需要知“道”。
要授“业”,自己首先就需要熟“业”。
要解“惑”,自己首先就需要不“惑”。
老师绝不能只是单纯地扮演一个传递者,不能只是简单地把书本交给学生。
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首位。
这个“道”,不仅是学习之道、成才之道,也是“大道之行”的道,是“康庄大道”的道,是“得道者多助”的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授业,就需要教师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
既包括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也包括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现代科技。
要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就必须要有对教材的足够的驾轻就熟,有对知识的足够的丰富储备,有对教学技能的足够的得心应手。
解惑,就需要教师自己对于知识的“不惑”。
当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未必不如师,师也未必贤于弟子。
正如奥运冠军的教练,未必就强于冠军,甚至未必就得过奥运金牌。
但最起码,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不仅要能教授知识,也要能够教授方法技能。
四、关于“仁爱之心”
仁义礼智信,以仁为首。
教师的“爱”,是仁爱,是大爱。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
爱自己的孩子,这只是动物的本能。
爱别人的孩子,才是人类之所以为高等动物的证据之一。
教师的爱,应该是广博的。
有教无类。
所有的孩子,在老师的眼中应该一律平等。所不同的,只是各自的长处不同,性格各异。
所以真正高明的师者,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善于挖掘孩子的潜力,最终使孩子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材。
真正合格的老师,不会因为孩子的短处而放弃他,不会因为孩子的缺点而讨厌他。
老师的爱,应该是无私的。
职业的特殊性,规定了这种爱的特殊性。
学校教育,应当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为社会培育人材,为家长分担责任,为学生提供服务。
学校教育,仅仅只是人材培养的一部分,一个孩子的成才,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广泛合作。
不同于农耕时代,现代的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为教师,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
不仅要做孩子们道德养成过程中的表率,也要做他们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还要做他们身体健康成长的教练,更要做他们生活中的益友。
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任重而道远。
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与诸位同仁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