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浪 | 除了奔涌,我们还需要破浪前行

这几天,被《后浪》刷了屏。

演讲者何冰,一个很有深度的老演员,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舞台剧表演者,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将这篇文稿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1.

文稿内容,没有错。

身为后浪中的一员,在《后浪》这个视频饱受争议后,我还是这样觉得。

第一眼看到它,带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激励也是明显的,这也是它带动如此大转发一个很大的原因。

仔细一点一点地对比了文稿,屏蔽掉了其他声音,其实我看到的最多的东西是:和解。

我看到的是前浪对后浪享受现在物质资源的羡慕,对后浪成就的认同、期许,甚至是对之前一些不太认可的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

“你们不用活着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其实这样的和解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并不少见,甚至是愈演愈烈,90后的不懂事,95后的裸辞,00后的黑化,每一个时代好像都是背负着某种标签长大的。

特别是在十几岁、二十几岁,大家的前缀普遍是又穷又迷茫,于是前一阶段的人们总是在被指责后又孜孜不倦地去批判下一代。

而我,现在就正处于这个下一代。

前段时间的我又很普遍的和大家一样普遍的迷茫了,还带着逐渐接触现实、工作、阶级的焦虑。

大数据好像也感受到了我的狼狈,连续几天的算法,将我包裹在一个更迷茫的环境。

于是我放弃一些知乎推荐,去浏览知乎热榜,排在第一的问题是: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工作没有动力、职业发展没有希望,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普遍发生?

或许是天意吧,放弃挣扎。

不过,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本以为是老旧的批判主义问题,没想到我这次却在评论区看到了一片祥和。

这次大家讨论的是不再是这一代年轻人有多么的任性和不能吃苦,而是开始把角度转移到新一代面临的外界环境上来。

物价、房价飞速上涨,阶级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或许在前一代人,努力确实是最见效的方法。而现在的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先天带来的差距,一代人创造的优势需要几代人来追赶,甚至无用,只会把差距逐步扩大。

一直崇尚的努力论也开始慢慢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代替。

新一代的年轻人追求的自由享乐,注重自我,经过时间的慢慢沉淀,竟也变成了洒脱和热爱生活,我们确实在开始慢慢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在老一辈高谈阔论之时,新一代总是喜欢给自己加上一个“平平无奇”的前缀,不再一味深陷成功学,认清现实,活在当下,倒也自在。

2.

不过,争议是确实存在的。

内容是没有错的,但它是不完整的,特别是对比现实过后,一倍倍地放大看它,人们更容易被激怒。真正的冒犯,也正在这里。

前浪对后浪趋于和解,而后浪则对前浪发起了新一轮的质问。

不可否认,我们确实享有着前浪创造的物质文化,但是在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承担着前浪造成的压力。阶级划分得更加明显,差距在代际之间扩大,马太效应体现得淋漓尽致。

视频中的画面选取了很多的B站up主,每一个文字后面都有一个up主的故事在做支撑。冲浪、潜水各种极限运动、电竞掀起热潮……所有的一切都令人沸腾,看完视频后激动地转眼一看自己的当下,回归现实的我们依旧是年纪轻轻背负房贷、车贷的压力,承受着996对工作和生活一点点的消磨。

心里有火。的确,更多的是怒火,差距一下子被摆到屏幕上,每一个细节被剖析,对于普通人来说显得格外讽刺,伴随着一大波营销号哗众取宠带节奏,大家高举无产阶级旗帜宣言:

“这不是我的生活,我get不到”,“我并没有被代表”。

随之骂战牵引到何冰老师的微博,一位老艺术家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他生日时微博会被骂声攻陷,一直扮演老干部角色,被“无产阶级者”推翻。

我并无意批判什么,我自己更是后浪中“无产阶级”的突出代表——无产还被阶级。只是突然想起这件事情,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弄清楚这篇文稿到底出自谁手,便展开一轮骂战,上升至表演者个人。那可能这部分人是真的会一直活在前浪的阴影之下,轻易地就可以被前浪中的营销大佬们随手点燃愤怒。

3.

回归我自己身上,一向自称浪到飞起来的“浪本浪”在一波波阿婆主们极限挑战、一波波新型阶级斗争论中突然有点畏畏缩缩怀疑自己“浪”的属性。

我并不能够随意地国内外旅游,甚至一场小小的旅行都需要做很多攻略去谋划,但是在放弃一些其他消费之后还是能够慢慢满足到;

我并不能够每天朋友圈里打卡网红酒店,但我可以在小小的青旅里遇到来自很多不同地方一路穷游的朋友;

我并不能够每天出入高级餐厅,一顿饭几十万的花费,但是平常的小日子里可以偶尔和小姐妹来一顿热热闹闹的小火锅;

当然,我确实也不能自由地做我所有喜欢做的事情,毕竟小时候的我和喜之郎家的小朋友有同一个梦想,但是我并不觉得,我能变成一个优秀的“太空人”

不过我还是能够做大部分我想要做的事情,

比如说徒手打开冰箱门翻点小零食,麻溜地去隔壁小卖部买个冰棍,打开网易云播放日推,又或者,敲打着键盘逼逼赖赖地输出我的观点……

可能你会嘲笑我的想要过于简单,可是我的脑容量有限,平常的小日子里我并不会想要着马上去蹦个极,抓住一点点简简单单有趣的小尾巴就会快乐一整天。

相信大部分人也是如此。

我知道我想要的东西需要我去一点一点地努力积累,尽管我的努力可能并没有隔壁家有钱老太太的一句话管用。

可能你会说,我也并不能代表什么,我的条件虽然不算好,但是对比某些地方的孩子,简直幸福了很多。

是的,我听过室友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某一次我的室友出去跟队和老师一起去采访拍纪录片,在离学校比较长时间车程的一个小山村里,发现一群并不上进的小朋友。

那个地方需要开车进入一段很长很长的泥巴路,不能叫外卖,尽管住在条件比较好的村委会,也不能给拍摄团队提供地方洗漱,网络断断续续。

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大山深处的孩子们都会认真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不是的。他们大多数顽劣,可能读完初中或者高中就不会再继续了。

有人问他们,“你们不想出去吗?不想改变一些什么吗?”

他们的回答也是让人觉得非常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因为,他们并没有出去过,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一条长长的泥巴路已经将他们隔绝在浪花之外了,他们不用承受996带来的压力,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这个资格。

反观最近大火的虞书欣,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设,富二代小作精。在《一年级》中因为“作”被骂到全网黑,在《青春有你》中再次亮相,被爆人家是一个正正经经的富二代,这次的“作”变成了真实可爱,吸粉无数。

我没有任何要攻击她的意思,反而是很喜欢她的性格的。

身为一名女生,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她的自信、气场、情商、教养还有思维。富二代不再是以奢靡堕落的模样进入人们的视野,代替的更多的是良好家庭培养出来的与众不同的能力与特质。

回到刚开始,处于中间的我们这批人,看清了差距之后便显得更加手足无措。

不过就像之前所说的,只要我们享受并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寻找到自己的快乐点,其实在别人看来,都是让人羡慕的。

4.

还是特别开心的,这个问题从一则广告被人们探讨,将深度上升至阶级与现实的关系,说明我们这一段的独立意识和个人意识真的在不断地加强,我们不再是只被强行输入,而开始自己反思和输出。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其实《后浪》中说的是一种朝向,真正的浪,并不只是一种固定形态,更多的是随心而不被定义。

不如看清楚现实后将它再回归于广告,

减少自己的愤怒值,热爱当下,

尽管除了翻涌,我们还需要破浪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后浪 | 除了奔涌,我们还需要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