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书说阅读练习220《极简快速阅读:信息时代如何读一本书》

2022年五月第39本书

读速3000字每分钟

◆ 自序 让我们一起学会有效阅读

>> 各位读者在读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带着战略眼光去读书(选择对自己来说有必要的书);提高读书的效率(快速阅读数次,可以借此节约时间);加强读书的效果(掌握了要点以后再将其记住);主动阅读(重视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并能够将书籍中内容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带有实践目的的阅读(不能读完就知足了,要能够将其中观点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 本书当中介绍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增强思维能力、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提高生产率的读书法。

>> 读书的目的在于“视点的转换”。不要妄图在书中找到普遍性真理。现实并非是平面的绘画,而是立体的雕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其观点自然也不尽相同。有些事物,在有些人看来或许是真实的,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或许就是虚幻的。人生并非是物理或是数学,可以有很多正确答案。

>> 读书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发现属于自己的视点,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视点,这一点也很重要。

◆ 第1章 具有战略性质的读书法——100分钟读三遍

>> ●100分钟读三遍:第一遍用10分钟总览全书,第二遍用50分钟精读,第三遍用40分钟深入阅读。

◆ 多读书,读好书

>> 其实读书和强身健体的目的一样,只不过前者锻炼的是人的肉体,而读书锻炼的是人的精神。

>> 通过一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如何锤炼自己的智慧,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我们只要抱着从旁观察的态度去读,那么,窥知作者的所思所想也并非难事。

◆ 读书要讲究方法——散步式和登山式

>> 阅读实用类、商务类、修养类及非虚构类的书籍时,则完全不同于文艺类书籍。读这类书籍的感觉就好像是在登山,登山时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合适或是体能不足的话,是无法登上山顶的。

>> 很多人在读小说的时候,都是抱着这种散步的心态去读的。

>> 书籍跨越了时间的屏障,超越空间的阻隔,为人类留下了思想的结晶,这才是书籍的最大价值之所在。

◆ 带着与作者“合著”的想法去读书

>> 不仅仅是读书,我们在看电视、读报纸,或是浏览互联网时也应如此。保持对自己的绝对信任,永远不要让自己沦为配角,即便在与长辈、上司乃至名人交谈时也应抱着这种态度。

>>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会有两种思维并行:“作者是这样写的,但我自己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

>>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充实自我,读书的过程中不要迷惘,更不要动摇。书,原本就是为我们的人生服务的道具罢了。作者就是我们的家庭教师,对于家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我们亦不应囫囵吞枣。

>> 阅读时万万不可将作者写下的东西当成“正确答案”。作者有写书的自由,而读者有自由阅读的权利。通过与作者思维的碰撞,我们要有意识地得出那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答案。

◆ 具有战略性质的读书法——100分钟读三遍

>> 如果一本书读上三遍仍然无法掌握其内容的话,那么即便读上五遍也是白搭,也还是无法掌握和理解其内容。

◆ 用速读来把握书的核心

>> 一个人如果能够将一本书的内容凝练成一行的话,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人具备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 把阅读升华到另一境界

>> 我们一边阅读,一边探索书的本质性、核心性内容。我们阅读的线索不应仅限于一条,而应该俯瞰全局,全面展开。展开书卷,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去发掘哪部分内容值得一读,而并非立即通读全书。

>> 我们的头脑中要有这样一个念头,就是要将一本250页书籍的内容全部归纳整理到一张白纸上。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边读,一边确认哪些内容需要保留,直至将所有内容都归纳总结成一行。

◆ 阅读时,要有跳过和舍弃的勇气

>> 最开始我连基本的专业术语都不熟悉,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专业术语也就渐渐熟悉起来。此时我就认识到了跳跃式阅读具有非凡的意义。虽然初次尝试使用这种阅读法时,我根本没能理解第一本书的含义,但随着阅读的深入,读到第二本、第三本书时,我竟逐渐明白了书中的含义。有一句俗语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于我而言,却是“书读万卷,其义自现”。

>> 如果读一本书花了两周的时间,那么我们在叙述这本书的内容时,极有可能连一句也说不上来。与其如此,倒不如花上100分钟读一本书,这样反而会让我们对这本书的内容终生难忘。如果我们能以专业的眼光和态度去阅读一本书的话,就一定能够找到这种感觉。

◆ 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

>> 目的不明确的话,就无从发现事物的本质,只有时间在徒然流逝。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看待事物,才会明了它的本质。

>> 只有带着“这本书对我的人生大有益处”“这本书对解决问题有相当大的帮助”的意识去阅读,我们才会变得异常敏锐。雄鹰即便是漫无目的地在空中翱翔,也能发现我们无法发现的猎物。

>> 优质阅读”就是指花费最少的时间,能够应用于实践,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创造性的阅读。

◆ 第2章 阅读是一种投资

>> ●名人读书方法的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读书极具实践性。不要让自己沦为配角,读书更不要泛泛而读。

◆ 读书的真谛——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 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行动能力都会因阅读而得到提升。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的不单单是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及写作能力也会因此而得到锻炼。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 如果认为读书的作用只不过是获取知识而已的话,我们的思维就会被禁锢其间,从而无法意识到读书的其他更为重要的作用。

>> 对话式的阅读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和信息,如果思维能力欠缺的话,也无法将其应用于实践。如果只是空有大量信息的话,那么人将会变得与人工智能无异。

◆ 读书会让人精神饱满

>> 书籍是作者的思想和思维的最终表现形式。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无数大脑神经元的作用下,人才会产生思维。读书就好像是对作者思维过程的复制。

>> 优秀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够引导读者构建优良的思维框架。在不同的思维框架之间不断切换的过程中,新的思维就应运而生了。

◆ 修养类、哲学类、古典类书籍是人生的根基

>> 书籍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此。我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而并非是学习。这是我读了岩波文库以后,重新审视自己读书的目的时注意到的问题。

◆ 读书是自我成长的起点

>> 叔本华在谈及读书的危险性时,也说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读书的本质就是在用他人的大脑在思考问题,因此,读书对自己的思维是有害而无益的,这就是他的观点。

>> 人的大脑可以分为“读书脑”与“思考脑”,此二者截然不同。“读书脑”负责与外部进行交流,而“思考脑”则用于内省。读书的本质就是将他人的思维化为己用,就好比是捡别人穿过的旧衣服穿一样。

>> 而思考则是自发的,就好比是穿上一件崭新的衣服一样。因此,读书只是思考的代用品,是不完美的。

>>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地图并不是真实的土地”。同样的道理,阅读关于旅行的书籍跟实地旅行也完全是两码事。

>> 叔本华也曾经说过,读书如果是银箔的话,那么思索就是纯金。他甚至还说,读书只不过是人的义齿罢了。

>> 思索需要一种名为知识的素材,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读书也未必就是坏事。其实最要不得的就是错把读书当成是思索,这种误解是极为危险的。

>> 读书用以开拓视野,思考用以深化思维,二者各司其职。读书是为思考服务的,读书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替代思考的。阅读之不同于思索,正如意志之不同于行动。

>> 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但绝不要以为我们只要读了前人的书籍,就拥有了前人的智慧。没有实践的话,知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转换成为智慧的。只有我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的,才是智慧。也只有付诸切实的行动,才会有真正的思考。

>> 无论是知识,还是理论,都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它们只不过是我们赖以求生的工具和手段而已。知识和理论本身并不能让我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也不能因此而获得更高的报酬,更无法提升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但它们却能将我们的人生价值及人性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 读书让我们在精神上走向成熟,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满、自由和美好。读书绝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一个自我强化、自我调整的起点。

◆ 第3章 阅读第一遍:10分钟通读全书

>> ●读第一遍时要用10分钟通读全书,要略读,其目的是为了把握这本书的大体轮廓。

>> ●在开始阅读之前要给自己限定时间,而且一定要下定决心,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在一本书上所花的时间越短,就越容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要以舍弃80%的心态去阅读

>> 书的作者总是会煞有介事地在书末才给出结论。但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开始就知道结论的话,就能轻而易举地抓住重点。跳跃式阅读,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更加轻松。

◆ 阅读一定要在设定的时限内完成

>> 读书时要事先计划好时间,做到专时专用。虽说读书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但显然时间更是重中之重,毕竟时间就是生命。

>> 因此读书也一定要设定时限。规定时限之后,人的注意力也会随之更加集中,这着实是个有趣的现象。总之我们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时间去读就好。就像很多人在工作中都能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一样,如果在读书时设定时限的话,那么我们也一定能按时读完。

>> 首先要制定出100分钟读三遍的计划。第一遍10分钟,第二遍50分钟,第三遍40分钟。阅读格局一定要先确定下来,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形成定式,就要严格按照定式行事。

>> 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计划100分钟读三遍,这三遍的安排如下:第一遍用10分钟总览全局,第二遍用50分钟精读,第三遍用40分钟深入阅读。这时我们不会在意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而想的只是如何能迅速完成计划。

◆ 将一系列流程融入阅读习惯

>> 读书也要养成习惯。只有养成习惯,才能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大量的书籍。培养读书习惯时,在一本书上所花的时间越短,就越容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如果每天能拿出100分钟读书的话,那么一年就能读365本书。实际上这并非是什么难事。比如说每天早起1个小时,这样读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时间就有了。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回到家再读第三遍。

>> 如果通勤时间是30分钟的话,可以带3本书,每本书都只读第一遍,第二遍可以等第二天再读,而第三遍的时间则可以另行安排。

>> 将这一系列流程融入到日常读书习惯当中,我们的阅读就会越发得心应手。如果决定以一星期为一个周期的话,也要计划好这三遍都在什么时候读。只要养成习惯,不管是一天内读完,还是一星期内读完都无所谓。

>> 成功的条件有三点。第一点就是要有势在必得的意欲,这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二点我们引用歌德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若想完成一部大作,从小处做起。任谁都无法一举成就大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方能成功。第三点就是凡事都要日积月累。

>> 为什么成功人士普遍能力较高呢?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善于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光靠干劲儿所能达成的成就毕竟有限,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望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 调整至“非日常模式”的要点

>> 读书跟旅行有点像。旅行主要就是看,除了看以外,还要用心去感受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 读书也是如此,只有读第一遍抓住重点,才能在读第二遍时顺利找到值得游览的后巷,找到我们想要的“邂逅”。读到第三遍时,我们才能充分享受到“非日常”带给我们的快乐。

◆ 第4章 阅读第二遍:用50分钟详细阅读

●读第二遍时,在掌握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要把精力主要放在细节上,有意识地找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建议大家手中要有笔,不管是荧光笔还是红色圆珠笔,遇到感兴趣的地方就划上线。

●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自己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究竟是要获取知识,还是要提高自身素养,抑或只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

●我们通过探索古典书籍作者的人生、洞悉作者写书的原因、洞察其时代背景,便可以深化对古典书籍的理解。

●自我启蒙类书籍有八成都没有必要读。

◆ 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

>> 书的功用不外乎以下两条:首先是提高自我修养,再者是为自己的人生做准备。这两者最好是分别对待,不要混为一谈。

>> 提升自我素养的书籍要绝对理性地去读,这类书籍通常比较枯燥乏味。要想提升自我素养,就要从人文领域着手。

>> 在选购书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头脑中仔细思考此刻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判断是否需要购买这本书的标准。有效控制了购书无度的情况后,下面需要做的就是捡起之前购而未读的书籍,试着读上一读。这样一来,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书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变得越发明了了。

◆ 商务类书籍的正确阅读法

>> 阅读商务类书籍时,经常会遇到自己所不熟悉的知识和用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像英语阅读那样,即便遇到自己不知道的单词,也不要停止不前,而要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推测其在文中的意思。

>> 面对陌生事物,对其不甚了解实属正常。深入了解陌生事物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既定的读书计划却又不允许我们在这上面耽搁太久。读书时如此,与人相处也是如此,重要的人物也总是会屡次碰面。

>> 一般而言,我不建议读商务类书籍时花费太多的时间。重要的内容会重复出现数次,而只出现一次的内容显然并不十分重要,我们更没必要把时间花费在这上面。

◆ 提高自我修养的途径

>> 读书让这一切成为可能。通过读书得到的间接经验,使得我们的世界得以不断向外延展。用电脑来打比方的话,提高人文修养就相当于换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或是将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其带来的效果就是性能的大幅提升。人文修养这个“操作系统”是会自我维护和升级的。

◆ 多逛书店能提升选书能力

>> 当有人问我,究竟怎样才能选购一本好书时,我会这样回答:只有在失败中不断摸索前行,才能提升自己的选书能力,而具体的做法就是多逛书店。

◆ 大人读书时,孩子自然也会跟着读

>> 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千万不要因为优秀、有能力的人都喜欢读书,就强迫自己的孩子读书。与其强迫孩子,倒不如以身作则。家长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后,孩子自然也就喜欢上读书了。

>> 从书上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读书绝对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 要养成送书籍的习惯

>> 书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礼物。将一本好书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其效果有可能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还可能会让陷入绝望的人得到救赎。

◆ 第5章 阅读第三遍:花40分钟深入阅读

>> ●当读第三遍,即进行深入阅读时,要从其中的40分钟里拿出10分钟进行划线操作,用余下的30分钟对全书,尤其是对划线的内容深入阅读。●读书时,要把自己所思所感转化成文字,记录在书的边白处,其内容一两行即可,或是摘抄,或是根据文中内容写上一两句感想更佳。●要是漫无目的地去读书的话,就会出现拖拖拉拉的情况,而且即便读完以后也不知该如何运用。

◆ “读书三连问”的巧妙运用

>>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读书三连问”。第一,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第二,这本书最为关键的内容是什么;第三,这本书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帮助,或者自己作为一名研究人员,能够从这本书当中发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课题。

◆ “100分钟读三遍”读书法的十大战略

一、选书的技术(选择优质图书)判断的标准就是“现在是否需要”;首先将自己的三个需求写下来;然后看书的书名和腰封,再看作者在这些方面是否有相关背景和实绩。

二、一开始要大体上摸清书的整体结构仔细阅读目录;审视各章节的结构;在把握整体结构及主旨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了解其整体结构后,就能掌握哪部分的内容是重点;跳过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以后或许能派上用场,但并非急需的部分原则上要略过不读。

三、确定读这本书所需的时间规划开始阅读及阅读终了的时间;设定了开始及终了时间以后,其结果就是一切都能够按计划准时完成。

四、确定阅读目的,设定阅读战略明确为何要读这本书;没有明确的战略只会让自己陷入迷茫,就好像登山之前没有明确的计划一样。

五、主动阅读(拒绝被动)对于诱导性内容,将其作为参考即可;相信自己的野性与直觉;要采用与自己的需求相吻合的读书方法。

六、准确捕捉要点。准确捕捉目录、图表、趋势图、导言、尾声等最吸引人的部分所要表达的信息;诸如章节的开头与结尾等重要部分要重点阅读。

七、要了解书籍的背景了解作者的背景;了解书籍的背景;掌握作者最想表达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八、要抱着与作者合著的心态去划线、记笔记划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书中的内容并记在书上;将自己的感悟记在书上。

九、转述书中内容的方法要以向杂志投稿的水准去写书评;总结重要内容时使用“读书三连问”;与其他人分享读书心得与知识。

十、教学相长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有助于深化学习成果;教是学之化境;组织好语言,让自己转述的内容更加简明扼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转述书中的内容,更有利于加深理解。

>> 没开始赚钱就开始买书,就足以表明这个人对书籍有多么热爱。同时,我们也可以预见,将来这个人必将从书籍中获益良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师书说阅读练习220《极简快速阅读:信息时代如何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