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款后,遇到银行调查贷款用途怎么办?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遏制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一直是银行监管重点。近日,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相关新闻接连不断,北上广深等多个城市相继开启了专项排查。

根据相关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书面向借款人提示违规将信贷资金用于购房的法律风险和相关影响,在和借款人签订贷款协议时应同时签订资金用途承诺函,明确一旦发现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将立刻收回贷款,压降授信额度,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从这个趋势来看,未来贷款用途的调查与追踪势必将更为严谨细致地贯穿于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

贷款用途调查究竟为何如此重要呢?

首先,确认贷款用途的合法性

贷款用途是贷前调查环节重点核实的问题之一,信采专员可通过了解用户的经营情况、负债情况、涉诉情况等,推断其借款的用意。

如果借款人恶意虚构贷款用途,有可能构成诈骗罪。

如果借款被用于非法活动,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将不予成立。

其次,用途决定贷款产品属性

不同的贷款产品对应不同的场景需求,在借款人符合该产品设定要求下,方可申贷。

例如,房屋按揭贷款指定是用于支付房屋剩余房款,大部分的信用卡指定用途是为了消费使用等。

根据不同的贷款用途,可以侧面分析出借款人的消费习惯、经济实力与资产情况。

第三,放款后贷款实际用途或对市场走向产生影响

贷款资金集中大量流入某个市场时,极可能导致市场畸形发展。目前来看,第三条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对于房地产市场。此前,房产价格不断上涨,滋生“炒房”,在银行房贷政策收紧之后,不少人将目光投向经营贷,以经营贷借款,最终用于投入买房行为。

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房价水涨船高。

此外,贷款实际用途追踪,有利监测不法行为,及时止损,制止违法分子得逞。


那么,对于普通人而言,遇到银行调查贷款用途时,应该怎么办呢?

据了解,银行调查的方法大致分为形式调查和实质性调查。

形式调查:

借款人在贷款发放后一个月之内提供贷款使用的相关证据,包括购货发票(生产经营贷款)、装修住房支付的人工物料等支出发票(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等。

实质性调查:

要看逻辑关系,或商业习惯。比如,银行向借款人发放了一笔用于流动资金的生产经营贷款,贷款发放后一个月之内,银行信贷人员会去借款人经营场所现场调查资金使用情况,看看借款人购买了哪些原材料,或者是支付了水电气费、房租、工人工资等。

这些资金的支付一定要与借款申请或借款合同一致,不然的话,就是挪用贷款。挪用贷款,按合同约定,银行是可以提前宣布终止合同并收回贷款的,同时还有权收取违约金。

因此,在遇到银行调查贷款用途时,只需要提供对应的、符合申贷时提交的贷款用途的支出流水、发票等证据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款后,遇到银行调查贷款用途怎么办?)